2024年德育案例分析(优质20篇).docx
上传人:17****69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8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德育案例分析(优质20篇).docx

2024年德育案例分析(优质20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德育案例分析(优质20篇)宽容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使用太多的排比句或长句,尽量采用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通过阅读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思路,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德育案例分析篇一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了,回首这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幼儿与我们之间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幼儿都是一本有趣的书,但是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因为幼儿的心理是丰富多彩的,要想真正走进去,还需要给予更多的爱才能走进去。每一个幼儿都是来自不同的生长环境,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所以每一个幼儿的性格也是不同的。并且发展水平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因此在与幼儿接触和学习中,我们更要善于发现幼儿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且也要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我们班有一位非常可爱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叫王鑫宇。他看上去是一位又高又壮的小男孩,其实他的胆子很小,而且在与别人交流或回答问题时,声音是很轻的。他在来幼儿园的第一天,情绪很好,没有哭也没有闹,而是很开心的和妈妈说了再见。我就问他:“王鑫宇,你真棒,来幼儿园都没有哭鼻子。”“因为我喜欢幼儿园,因为幼儿园有滑滑梯可以玩。”他轻声的对我说。我笑着对他说:“那我们还要学习知识呢。而且滑滑梯也不能经常去玩哦!”王鑫宇思考了下说:“那好吧,但是你还是要带我去玩的。”我笑着说:“好的,但是你要认真学习。”他用力的点点头。于是他坐到了自己的位子上。而我也去安抚其他哭的孩子。在快吃午饭的时候,王鑫宇跑到我的面前,看着我。我开始没在意,后来过了很久,他还是站在那里,于是我蹲下来问他:“怎么了啊?”他犹豫着不敢开口,我对他说:“有什么事,你就说出来,不要害怕。”于是,他很小声的说:“黄老师,可不可以出去玩滑滑梯?”虽然小声,但是我还是听到了。我耐心的说:“我们等吃完午饭再出去好不好?马上就要吃午饭了。”他皱着眉头,点了点头。在吃完午饭后,我如约带着幼儿们出去玩滑滑梯。王鑫宇像只小鸟一样,跑在了最前面,我就说:“王鑫宇,我们要拉小火车走过去,不然小朋友都没秩序了。”他听了,只好又跑了回来。在拉着小火车慢慢走过去的时候,我发现王鑫宇的小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过滑滑梯,脖子伸的老长。我们看了,都在偷偷的笑。到了目的地,我说:“好了,那现在小朋友们就自己去玩了,但是要注意安全,不可以推,不可以挤,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知道吗?”“知道了。”于是,王鑫宇是第一个跑去玩的。看他们玩的大汗淋漓的。我就问王鑫宇:“都出这么多汗了,休息会儿吧?”他坚决的摇摇头:“不行,现在不玩,等等就不能玩了。”我就问他:“为什么啊?”“因为等等就要回教室了,回了教室就不能出来玩了。”我听了,忍不住笑了起来,太可爱了这孩子。说出来的话像个小大人一样。他看见我笑,就很不服气的说:“黄老师,你不要笑,是你说的要学习知识的,不能经常出来玩的,所以我才这样想的。”我点点头,说:“王鑫宇,真是一个乖孩子,还是一个开心果。”通过王鑫宇这件事,我发现虽然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他们也是需要我们大人去约束、去给他们一些建议。我们在对待孩子上,是需要细心的去观察,并且还要与他们成为“好朋友”。让他们信任我们,愿意和我们分享他们心里高兴的、不高兴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去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世界。才能用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去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并找到他们自身的优点。而且孩子本身对于大人而言就是一个开心果,他们有着最单纯的心理,总觉得在自己喜欢的人或对自己好的人面前,应该是什么事都要和对方分享的。而且他们的世界里是快乐的。他们也希望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很快乐的。所以孩子是大家的开心果。德育案例分析篇二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是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老师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我班有个学生叫陈英杰。在四、五年级时,是出了名的调皮大王,曾是老师同学心目中的“问题学生”。本学期他被学校分到我班。他刚到我班,表现并没有什么特殊状况,我想也许他自认为上六年级了,该懂事了。可过了两三个星期,他就旧病复发了——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不做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经常不及格……每一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是班上有名的“捣蛋鬼”,真让我头痛。于是,我找他谈话,期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善,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善。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不理他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此时,我觉得逃避不了,务必正视现实!首先要对症下药,问题出在哪里呢?他的“病根”是什么呢?我着手进行调查分析:问教过他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