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计算机科学系简介一、基本概况计算机科学系成立于2006年1月,设有党总支、办公室、团总支、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等党政工团机构,设有基础理论、硬件、软件三个教研室和计算机实验中心、山东省济宁学院软件外包培训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现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计算机组装、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公共基础等6个实验室,各种实验设备1000多台(件),总价值1200多万元。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专任教师35人。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7人,中级职称30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或在读硕士36人。二、专业简介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外包、物联网三个专业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二个专科专业,目前在校学生794人,其中本科生585人,专科生209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向:本专业方向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工程管理与实践能力,能在各行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软硬件开发及应用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外包方向):本专业方向坚持把握21世纪工程教育和以社会需求决定人才培养的专业办学理念,着重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正确制定个人的职业规划,掌握软件外包专业方向的技术规范、流程和技巧。具备一定的企业级开发经验,毕业后能够在各类专业的软件外包公司和相关的软件外包IT企业担任软件设计师、软件工程师、对日外包工程师;能够承担国内外,特别是对日外包的多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能够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与应用、系统开发、计算机教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方向):本专业方向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件相关技术和物联网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与关键技术,具备综合运用软件技术、信息技术、现代传感器、信息处理和嵌入式等技术进行信息标识、获取、处理、传输和控制等物联网工程的实践能力,能够在软件行业和物联网应用相关的各行业中从事科学研究、系统集成、设备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网络运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简介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熟悉计算机系统常用软硬件工具,具有一定的软硬件安装、操作、维护和开发能力,有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快速上岗并能快速跟踪计算机新技术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简介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较高、能力较强,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计算机网络硬件组网与调试,网络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网络编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三、学术与科研情况自2006年建系以来,在教研科研方面,获省、市级立项项目5项,省、市级获奖6项,其中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出版教材3本,获省优秀教材1项。主持省级精品课程1门,发表论文130多篇;发明专利5项。四、系部风采第六届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简介:计算机科学系薛庆文主任主持的省级教改课题把高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问题置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予以研究,从课程内容体系、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体系三个维度进行教学改革,形成了适应新课改的可操作性强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模式。具体的创新点分为三个方面:⑴遵循理论够用,重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应用创新能力的原则,在调查研究和反复试点教学的基础上,创新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教材、配套光盘和网络课程网站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⑵实施混合式学习,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根据专业不同,为其提供适应本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依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利用丰富的课外比赛和学术讲座等课外活动把课堂内外的学习联系起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效解决了高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问题。⑶构建多种考核方式相互补充的教学评价体系,坚持重过程、重技能、重效果,动态评价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