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比热容1.Q=cm△t,它只适用于物体温度改变时(升温或降温)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对有物态变化的过程不能适用,如若不考虑,就会出错误。例质量为1kg的水,初温为20℃,当它完全吸收3.696×105J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1标准大气压)?根据Q吸=cm(t-to)水的末温t=×1kg+20℃=108℃,这个答案肯定是错误,因为水在职标准大气压下的最高温度为100℃,如果不继续加热,就不会沸腾,若继续加热,水就会沸腾,但不升温,吸收的热量用来进行物态变化,所以水的末温只能升高到100℃。2.应用热量公式中的有关温度的文字叙述应特别谨慎,不可乱套。“升高”、“升高了”、“降低”、“降低了”对应的都是温度的改变量△t,而不是t;而升高到、降低到对应的是物体的末温t。3.应用热量公式代人数量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为国际单位。4.热平衡: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时,高温物体将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最后两物体温度相同,称为达到了热平衡。因此热平衡的唯一标志是温度相同。在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Q吸,高温物体放出热量Q放,如果没有热量损失,则Q吸=Q放,利用这个关系可以求出物质的比热或物体的质量或物体的温度。例已知C铜>C铅,温度相同,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它们吸收相同热量后,将它们互相接触,则()A.热量由铜块传给铅块B.热量由铅块传给铜块C.铅块和铜块之间不发生热传递D.缺少条件,无法确定解析解此题要抓住二点:(1)热传递的条件;(2)用控制变量法解题。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着温度差,即热是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要判断铅块和铜块是否发生热传递,必须知道是哪个物体的末温高,由Q吸=cm(t-t0)得:t=.在Q吸、m、t0相同时,t只与c有关,c越大,t越小。∵c铜>c铅,∴t铜<t铅,即铜块的末温小于铅块的末温,热应该由铅块传给银,故正确选项是B(答:B)例使2Og冰温度从一10℃升高到0℃,但未熔成水,需要多少热量?如果这些热量是由温度从5℃降低到0℃的水来供给的,需要多少克5℃的水?解析本题分别运用吸热和放热的计算公式计算吸收的热量和水放出同样的热量需要水的质量多少。其中水降低的温度为t0水-t一5℃-0℃=5℃,冰升高的温度为t-to冰=0℃-(-10℃)=10℃,冰的质量为m冰=20g=0.02kg 解:Q吸=c冰m冰(t-t0冰)=2.l×103J/(kg·℃)×0.02kg×10℃=420J根据题意有Q吸=Q放∴水放出热量Q放=420J∵Q放=c水m水(to水一t)∴m水==0.02kg=20g答:冰吸收的热量为420J。需要20g水。比热容: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1.水的比热大于煤油的比热,这意味着,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吸收的热量。2.比热是用来描述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不等的性质的物理量。3.酒精的比热是2.4×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把酒精烧掉一半,剩余酒精的比热是J/(kg·℃)。4.冰的比热是2.1×103J/(kg,℃),冰吸收了2.l×103J的热量,使冰熔化了一半,剩余部分的比热是J/(kg·℃),熔化了一半的比热是J/kg·℃)。5.夏天,在阳光照射下,河边的砂石与河水相比,温度较高的是,这是因为.6.冬天,人们用热水来供暖,是因为。7.质量相等,比热不同的两个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比热的物体温度升高较多,如果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则比热的物体吸收热量较多。8.一滴水和一桶煤油相比,的质量大,的比热大。9.把热水和冷水混合后,热水降低温度,冷水升高温度,热水的比热将,冷的比热将。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关于比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比热是物质的特性,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比热B.同温度、同质量的不同物体、比机大的物体含热量多C.比热与热量有关,某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比热就越大D.水的比热为4.2×103J/(kg·℃),可以理解为1kg的水温降低1°C放出的热量为4.2×103J2.夏天,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一天内气温变化要大,这是因为()A.沿海地区水的密度比内陆地区砂石的密度小B.沿海地区含有的热量比内陆地区砂石含的热量多C.沿海地区水域比内陆地区水域面积大D.沿海地区的传热能力比砂石弱3.如图所示是用相同的酒精灯和同样的烧杯盛着甲、乙两种液体加热时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A.甲的比热大B.乙的比热大C.它们的比热一样大D.无法确定4.下列情况中,比热发生变化的是()A.水温从80℃升高到90℃B.把圆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