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东方樵简介东方樵,原名张鹏振,湖北大冶人。1982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其后至今在武钢下辖的大中专学校任教。现为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教学之余研习散文创作,著有散文集《无心的云》、《流年飘雪》、《榴园秋雨》等,部分作品分别选入《读者人文读本》、《名家抒情散文精选》、《中国当代散文精选》等及湘版语文教材。另主编(包括与人合编)《大学语文新编》、《现代应用写作》、《大学生人文通识》等大学教材7种。聆听榴园HYPERLINK"http://www.hsdcw.com/"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范国强)在许多个很静很静的深夜,我都在潜意识里聆听榴园。我在聆听一个人那似乎永不止息的文思泉涌,聆听他的那一台显然已落后于潮流了的电脑急促的键击声。这里原是一片市郊,城市的触角延伸到这里时已是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末,这榴园的诞生也就十几年光景。榴园的得名仅是因为小区的中心竖立了一座玉女石雕,周围环绕种植了一些石榴。石榴开花的季节,有那么几个文人墨客陡发灵感,瞬间便叫出了榴园。榴园不会忘记上个世纪的一九九八年,那正是个洪水肆虐的年份,一个衣着朴素、长相憨实、举止文雅、拄着双拐的笔名叫东方樵的读书人携带着四担书箱来到了这里,因他的到来,榴园从此便多了几分书卷之气;榴园不会忘记此后漫长的十四个年头,那些个在常人看似平平淡淡的日子里,不论春夏秋冬,不管风霜雨雪,几乎是每个夜静更深时刻,园之西隅有一间房的灯光总是亮着。这灯光下的读书人就是东方樵。正是在这万籁俱寂中,东方樵坐拥书城,心游万仞,任思想的翅膀穿越时空自在飞翔。也正是在榴园,他的名字随同他的著作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记忆中。东方樵就像一个樵夫,在文学群山的原始森林中日夜不停地采伐。他在榴园的这十四年,是他面壁博览群书的十四年,是他俯首勤奋耕耘的十四年,也是他日臻炉火纯青的十四年。如果说人的一生中能有所成就须得益于有“贵人”相助的话,那么也应该认可有“贵地”之说,这榴园无疑就是东方樵的“贵地”,它是东方樵潜心钻研学问并取得丰硕成果的“象牙塔”。我曾留心将东方樵在榴园这“都市里的村庄”里十四年来悉心劳作所取得的成就作了个粗粗梳理,梳理的结果令我惊讶更令我叹服:十四年来,他专(编)著就有九部,散文集也有三部,他还有40篇专业论文在全国各大学学报上登载,350余篇作品散见于全国性报刊,12篇散文在全国获奖或载入各类教材。除此以外,他还正在赶交着由一些出版社约编的书稿、文集。东方樵这洋洋数百万字的著作,皆诞生于这花团锦簇的榴园。他人生的价值在榴园这片天地里绽放出了璀璨的光辉。我和东方樵相识有年,东方樵为人谦和,做事低调,不阿谀奉承,不投机取巧,在文化人圈子中甚得人缘。尤其我对他的敬业精神钦佩有加,樵夫的能吃苦,樵夫的执拗劲,在他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他喜好读书几近痴迷的程度,他曾总结读书的全部意义在于一个养字:养脱俗之心,养浩然之气,养铮铮傲骨,养炯炯慧目。读书不求用,不求用而终获出人意料的大用。他也喜好收藏书刊,尤其对《文学评论》刊物近乎偏爱,“读”不释手。他曾对我说他的文学素养得益于《文学评论》的滋养。他平生难得半日闲,除了主业教书和业余自己编书、写书以外,还要受人之托写或编一些文字方面的事。无论是帮人作序,还是代人改文,即使一点报酬也没有,他也从不计较。他对事业一丝不苟,帮人写序或改稿,往往要看十几遍。他说,写序言不及义或王顾左右而言他都属不道德。全国现有多所高校都在使用的他与人合编、由他任主编的《大学语文新编》,当他看到出第一稿校对后的清样时错了五十多处,竟不惜又重新亲自从头校起,他说得好:“编书不认真是最大的误人子弟。”东方樵是一个残疾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因一次下楼不慎摔倒而致残,长年须靠双拐行走。但他从来没有灰心丧气。他常自励要像张海迪那样对待生活,像史铁生那样对待写作,努力“把生命的创伤转化为美丽的珍珠”。他的确做到了,他曾将人不同的活法比喻为书法“活得散淡的人如行书”,他自己给自己是这样定的位,但这只是他的愿望罢了。我倒觉得他更像楷书和仿宋,活得既认真且拘谨。东方樵,难道不是这样的么?此时此刻,我的潜意识里又在聆听了,在这风大雨急的深夜,东方樵还在榴园的那盏柔和的台灯旁写作么?他曾对我说,他接手的任务太多,最近腿也肿了。我没有办法帮他,惟在心里默默地为他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