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为高三家长拨开迷雾有这么一个人,他的真实姓名知道的人并不多,可说起他的网名“晨雾”,在教育考试这个圈子里却几乎人人皆知。他的博客专门帮助高考家长,被誉为“高考第一博”,累计发表博文4637篇,其中原创517篇,访问量已达1100余万人次。晨雾的真实身份是一家企业的高管,平时的生活、工作与教育、高考完全不搭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网上默默坚守了整整6年,为高三家长守住了一块了解高考政策、自由交流的阵地。他说:“我会永远站在家长的视角看问题,替他们说话。”坚守6年,从高三家长炼成高考专家晨雾博客的产生纯粹是“无心插柳”。最早在网上发帖子是2004年,儿子中考,身为初三生家长的他想从网上了解到更多信息。那时,还没有博客,出于好奇心,他开始在一个中考论坛上发帖子。儿子要上高三前不久,晨雾偶然得知消息,去参加了新浪举办的高三博客圈首次家长线下见面会。这时的他作为一名普通准高三生家长,看到其余家长对政策了如指掌,侃侃而谈,自己却什么也不懂,只能干听着。回家第二天,名为“晨雾”的博客就这样诞生了。谈起最初,晨雾坦言:“我就是为了孩子,那时没想到能帮到别人。”起初,晨雾博客上只是简单地收集、转发高考信息和资料。后来,他又开始在每篇转载后加注“晨雾点评”,发表自己的观点。最早点评的一篇就是本报记者采写的《四省区明年高考将用新课标》。别看只是简单的几句点评,可需要把转发的文章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看几遍,对内容理解透彻后再发言,这就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一门心思扑在这件事上,博客成为他业余生活中唯一的“消遣”,同时与博友家长的交流也越来越多。渐渐地,晨雾博客在高三家长中口口相传开来,一批又一批高三家长看着他的博客帮孩子填好了志愿,把孩子送进了适合的大学。平时,这些家长登录博客只是默默地看,并不会说什么,甚至不会留言,可一拿到录取通知书,博客留言中的感谢就铺天盖地而来。这种时候,也是晨雾感觉最幸福的时刻。义务咨询,解答问题常到凌晨3时2007年,晨雾的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一时之间,恐慌、悲观的情绪在经常关注他博客的家长中弥漫开来,怕他就像之前的一位博主“紫砂品茗”一样,孩子一考上大学,马上就此刹住,再也不写。家长们纷纷在网上留言挽留:“晨雾老师千万不要走,我们还需要你。”那时,晨雾犹豫了,在他的计划里,想先放慢更新节奏,内容也慢慢地从单一的高考向其他方面扩展,慢慢淡出这个圈子。可没想到,在和家长们的交流中,感情也慢慢滋生,从高一高二就开始关注他博客的家长们,如今孩子又高三了,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让他难以割舍。他的博客仍旧每天为高考这些事儿忙碌着。每天晚饭后,他就会习惯性地坐在电脑前,开始写博客,回答家长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一答就到12点。5月份填报志愿前几周,问题最多最集中,他常常要回答到夜里3点。现在,他出差一周都习惯在博客上提前发文“请假”,以免家长找不到他着急。婉拒线下服务,让更多家长受益有时,博客上的问题太多回答不过来,晨雾的原则是,优先回答留言和评论,再回答小纸条和邮箱。这是因为,小纸条和邮箱是私密的,回答一次只有一个家长受益,而评论和留言是公开的,可以让更多同样困惑的家长们得到帮助。正是在这样的原则下,他婉拒各种线下服务。可这样的原则也有破例的时候。一次,一个网名“风妈妈”的网友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大哭之后,想起一个好心人给的这个博客,来了,看了,又哭了。孩子是北京郊区重点学校的高三生,平时学习很好,就是有一点淘气,高考发挥失常,只考了466分。一心想考一本的孩子崩溃了,一想起来就给妈妈跪着,默默流泪,天天央求我:妈妈想办法!我一个普通女人能有什么办法?”这样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晨雾,他破例给“风妈妈”留言,并为其电话咨询,劝她别着急,随后又帮助她分析孩子情况,针对这个孩子的情况提出了几条建议,鼓励她和孩子积极面对生活。一年后,他的博客上又收到了这位“风妈妈”的留言:“一年里,在您博客的帮助下,我死记硬背各种有关高考的文章,打印出的材料有一大纸盒,笔记一大本,并学习推算大排名、提档线??现在,同事都把我当专家了。我不仅能帮自己的孩子报好志愿,还能帮助身边的人。”业余专家,研究深度不“业余”读了上面的文字,也许大家觉得晨雾只是一位甘愿为家长服务的业余热心人。可是了解他的人,无论是一届又一届的家长,还是教育培训界的专家,都十分钦佩他在研究高考志愿的深度方面的不“业余”。每年邀请晨雾做高考志愿填报讲座的机构络绎不绝,他的高考志愿讲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