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从哲学角度来看中国的环境问题最近看了电影《后天》,颇有感想。影片描绘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进入冰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气候学家杰克·霍尔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灾难。杰克博士曾警告政府官员采取预防行动,但警告显然已经太晚。不断上升的海平面和急剧下降的气温让一切生物冻死。。。。。。。悲剧就这样由着导演一手缔造了出来。当然,不是说电影导演罗兰-艾默里奇的匠心独运,其实,科幻电影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就出现了比较鲜明的悲观的意识。电影中这些关于环境的恶化导致的人类的悲惨境地,都是现代社会中人的思想意识的一种深化。这种由现实社会所引发而在电影中进行表现的关于未来的悲观,与现代社会中关于环境的保护有着明显的联系。于是,我希望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当前从全国来看,环境问题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音为重点的环境污染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当代中国正面临着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中国所起的反面作用是那么令人瞩目。全世界三大酸雨区,其中之一就在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而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资源的30%;温室效应的主要祸首二氧化碳,我国就是世界第二大排放国,而目前二氧花硫的排放已是世界第一;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侵蚀土地,而我国每天都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森林面积减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而我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且按近十年的平均采伐和毁坏森林的速度,到5055年将失去全部森林;水资源危机,作为世界21个贫水国之一的中国,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亿吨沃土付之东流;与日俱增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围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气污染已使我国600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俗话讲: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早在发展当初就应该意识到环境的牺牲。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酸雨区,大量的化工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废气废水非法排放。。。。。。之前还听过关于我们家乡招商引资的一个事,听了以后,着实伤心透了:我们市的出去招商引资,引进来的只有重化工企业,其他的一般企业都不敢来我们这,说我们市的污染太严重了。。。。。。如今我们市挤进了全国百强市,但是背后付出的是几代人的生存环境啊!!!所以说:量变多了也就形成了质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不能一味的一意孤行,不顾后果。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环境问题从某种程度来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并非是无法控制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切实的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无法从根本上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已经忘了谁讲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好吧。。。。。。N多人讲过这句话,可是在这个经济利益的社会中,着实成了一句大假话。工业发达国家在本世纪初,只注意发展经济,不顾环境保护,以牺牲环境作代价去谋求经济的发展。当污染形成公害,引起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并影响到经济的顺利发展时,才被迫去治理,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被后人称之为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这种发展方式,不但使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甚至会破坏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后来发展的国家,不仅没有吸取前人的经验,反而变本加厉,桑心啊。。。。环境保护、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间必须协调发展,这是人类从发展经济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如果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旦失调,必将造成生态破环、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损失和影响非常大,甚至无法计算。若使被破环的环境得以恢复,需要很长的时间和代价,或者根本无法复原。于是,也会严重影响甚至阻碍经济的建设,并造成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