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语文《画杨桃》教案三年级语文《画杨桃》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画杨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三年级语文《画杨桃》教案1(一)读题导入。1.齐读课题。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例(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3.提问引入“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2.投影出示句子“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3.指名读第1自然段。(1)出示句子“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4)指名读句子。(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4.让学生自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想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2)出示句子“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3)指名读句子后,讨论: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第二层(3~4句):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审视严肃和颜悦色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三)回顾全文,联系实际。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四)总结全文。(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父亲教诲叮嘱28画杨桃审视老师启发严肃我一生受用和言悦色相信三年级语文《画杨桃》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3、抓住重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