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概论论文(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环保概论论文(多篇).docx

环保概论论文(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环保概论论文(多篇)【导语】环保概论论文(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环保概论论文篇一关键词:非技术能力评价;工程教育;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工程专业教育标准和工程师职业能力标准的提出最早来自《华盛顿协议》,该协议于1989年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等6国民间工程专业团体发起并签署,是国际工程界对工程教育标准公认的权威要求[1]。我国于2016年6月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这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标准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257所高等学校的1600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综合《华盛顿协议》成员国实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工程专业学生毕业时达到的能力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技术直接相关的能力,称为技术能力;另一类是与技术相关性较弱,但对毕业生个人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能力,称为非技术能力。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包含了毕业生应具备的这两类能力,并对照给出了12项毕业要求。在12项毕业要求中,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和使用现代工具这5项为技术能力,工程与社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及项目管理这3项则将非技术能力与技术能力相结合,而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及终身学习这4项为非技术能力。目前,高校对于技术能力的培养及评价研究比较成熟,通过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方式进行定量评价。但非技术能力往往是隐藏在整个教育中,评价起来比较困难,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处于探索阶段。修光利等[2]研究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非技术能力达成的教学环节,以及基于教学环节的达成评价方法,提出了基于过程考核的形成性评价方法。李年银等[3]指出了石油工程专业非技术能力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专业培养模式的改进方向。刘会娥等[4]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研究对象,对非技术能力培养进行了支撑课程的精心设计,给出了可行的培养方法和较易理解的达成评价标准。基于此,本文拟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对工程教育中非技术能力评价加以探究。一、工程教育中非技术能力评价现状第一,非技术能力课程培养体系还未完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7版)》对学生毕业提出了“明确、公开、可衡量、支撑、覆盖”的要求[5]。毕业要求通常可以分解成若干指标点,每个指标点的达成需要相应教学活动支撑。技术类毕业要求指标点比较容易采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支撑,而非技术类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的教学环节很难确定,通常采用实践类课程支撑,但与技术指标点对应的教学环节相比,往往显得更为分散,缺乏系统性,很难全面支撑能力的达成。大多数高校的培养方案中往往实践学习占比较少,且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相脱节,教学所用仪器多为已经过时被淘汰的生产用具,导致学生对真实的企业生产情况不够了解。第二,非技术能力达成评价缺乏完整的评价体系。自2016年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以来,不少教育者、教育管理者对学生的非技术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6-7],但大多强调非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关于学生非技术能力的培养方案、表征与评价方法的研究并不多见。从已有的研究[8-10]中可以看到,评价方法及内容单一、片面,缺乏系统性和灵活性,因此关于非技术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第三,教师和学生对非技术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实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之前,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往往强调技术能力的培养,也有了成熟的评价体系。直到近年来,非技术能力才逐步被重视,但这还不够。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非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才能在繁重的工作中开展融入性、创新性活动,如项目、座谈、调研、讨论等,才会使学生充分重视并主动、积极地参与这些项目,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非技术能力。二、工程教育中非技术能力评价的内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针对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及终身学习这4项非技术能力赋予了特定的内涵,如个人和团队被描述为“具有大局观、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及负责人的角色”;终身学习被描述为“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关注材料加工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内涵较为广泛,在实际操作中又进一步细分,首先针对各项非技术能力指标进行分解,并筛选出支撑各能力指标的主要课程,在各门课程对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采用合理的方法对相应非技术能力进行评价。如表1所示,针对“职业规范”及“沟通”这2项非技术能力,笔者给出了相应的分指标点及支撑课程。“职业规范”是指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规范,有责任、有担当,具备奉献精神,能服务社会。可将其分解成三个指标点,分解思路为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文社科素养,工程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强;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道德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