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10-12章(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生殖).ppt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199 大小:35.5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理学10-12章(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生殖).ppt

生理学10-12章(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生殖).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理学10-12章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各器官、各系统之间的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同时,人体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环境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体内的各种功能。这就需要对体内各种生理功能不断作出迅速而完善的调节,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这一调节功能的就是神经系统。第一节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功能的完整性:如应用麻醉药,麻醉区离子跨膜运动受阻,兴奋传导障碍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1).直径直径大传导快(2).有无髓鞘有髓比无髓快(3).温度高则快(一定范围内)3.神经纤维的分类(2).根据纤维直径的大小及来源分类(三)神经元的蛋白合成与轴浆运输(四)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和支持神经的营养性因子1.TrophicactionN元合成、轴浆运输、末梢经常性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持续地调整所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2.Neurotrophin(NT)目前已从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发现并分离到多种支持N元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完整性的神经营养性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性因子(BD-NF)、神经营养性因子3(NT-3)、神经营养性因子4/5(NT-4/5)等。作用机制:二、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1.分类:⑴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卫星细胞。⑵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2.基本功能:第二节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及反射一、经典的突触传递突触的功能性分类突触结构:(三)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四)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后膜的膜电位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改变,使该突触后神经元对其它刺激的兴奋性下降,这种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2.动作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的产生(五)突触的抑制和易化2.突触前抑制⑷机制:(1).概念:易化是指某些生理过程变得容易。(2).表现:突触前易化——在与突触前抑制同样的结构基础上,由于5-HT等的释放致使轴1胞内cAMP的水平升高,后者通过磷酸化途径使K+通道关闭,致使AP的复极过程延缓,轴1的AP时程延长,Ca2+通道开放时间增加,胞3产生得EPSP变大。⑴单向传递:突触前N元→突触后N元。⑵突触延搁:需时0.3~0.5ms/个突触。⑶总和:时间总和和空间总和。⑷兴奋节律的改变:(七)突触的可塑性习惯化(habituation)重复刺激时,突触对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或消失。长时程增强(long-termpotentiation,LTP)短时间内快速重复刺激后,突触后N元产生一种快速形成的和持续性的突触后电位增强(持续时间大于强直后增强)。长时程抑制(long-termdepression,LTD)与LTP相反。二、兴奋传递的其它方式(二)电突触—缝隙连接(gapjunction)(一)神经递质与调质1.神经递质的标准:4.神经递质和调质的分类分类家族成员胆碱类乙酰胆碱胺类多巴胺、NE、5—HT、组胺氨基酸类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GABA肽类下丘脑调节肽、ADH、催产素、阿片肽、脑-肠肽、AⅡ、心房钠尿肽等嘌呤类腺苷、ATP气体NO、CO脂类PG类(二)受体(receptor)胆碱能受体(N、M)肾上腺素能受体(α、β)5-HT受体、氨基酸类受体等(三)主要的递质、受体系统递质受体第二信使拮抗剂通道效应受体主要分布(一)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reflex):在CNS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应。4.反射过程:环式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其发生机制有何异同?2.试述突触传递的过程及其特点。何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3.什么叫神经递质及调质?中枢内有哪些主要的神经递质和调质?如何分类?它们分布在什么部位?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4.神经递质的受体起什么作用?递质受体可分为几类?5.一个反射弧有哪几部分组成?试举一个体表受温度刺激引起体热产生或散失发生改变的例子加以说明。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感觉传导通路●丘脑:是各种感觉(除嗅觉外)的总转换站。●内侧丘系:传导精细触觉、本体感觉。●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觉、温觉。●脊髓丘脑前束:传导触觉、压觉。(二)丘脑的核团3.丘脑的主要核团(三)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上行激动系统:指脑干网状结构向丘脑的上传的系统。如果该系统功能↓二、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一)感觉代表区的分区与功能1.体表感觉代表区:⑴第一感觉区①位置:中央后回②功能:定位明确、感觉分析十分清晰。③投射特点:⑵第二感觉区①位置: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②功能:定位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