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三年级的先生学习古诗,一方面是要把古诗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一方面是要先生经过朗读背诵古诗,领会古诗的意境美。下方是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3、凭借言语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言语美和内蕴美。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2、经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弦外之音、不测之情。教学工夫: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领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邃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一想,我们之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二、学习《寻隐者不遇》(一)初读感知1、出示古诗。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3、简介作者。4、解题。指名说说标题的意思。(二)细读理解1、自在朗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甚么?次要内容是甚么?2、指点理解。(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甚么?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甚么?还可以揣测诗人问了些甚么?(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这是谁说的?由此揣测诗人问了些甚么?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甚么?(童子的语气、神态)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甚么动作?心里会想些甚么?(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邃……)(3)指点朗读。3、感悟诗情。(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甚么?请谈谈理由。(2)先生自主考虑,小组交流。(3)讨论交流。隐者沉醉于山林当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弥漫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三、作业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序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古诗《所见》,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借助言语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言语美和内蕴美。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2、同学们,如果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文明是一串珍珠,那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有多产生无尽的想象。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古诗。3、解题。“所见”是甚么意思?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甚么吗?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二、初读感知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读通诗句。2、指名读、齐读。3、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所看到的是甚么了吗?三、全体感悟1、自在读全诗,边读边想,你知道了甚么?有甚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全班交流。2、理解一、二行诗句。(1)出示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情景?(牧童骑黄牛)牧童高兴的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样呢?(2)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可真是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描述牧童此时的心情呢?(3)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多了,让我们和小牧童一同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甚么风景。(4)多么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也骑上小黄牛,把前两行美美地读一读。3、理解三、四行诗句。(1)诗人袁牧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动听的歌声,正欣赏着,忽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2)边读边想象牧童寻蝉的模样,用本人的话说一说。(3)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4)谁能把这风趣的一幕读出来呢?4、指点朗读。四、总结同学们,你们能从短短二十个字想象出颜色绚丽的风景,人物可爱的表情,风趣的动作,让整首诗都活了起来。下方再让我们看看画面美美地吟诵这首诗,把这如画的诗、如诗的画留在我们的心里吧。五、作业1、朗读、背诵《所见》。2、填空。《所见》一诗是()代诗人()的作品,读完诗后,在我们脑海中构成了由()、()、()、()等景物组成的动静结合、生动风趣的画面。科学睡眠健康成长——在国旗下的发言各位尊敬的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预备二班的***。今天,我非常的荣幸,能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这一重要节日即将来临的时刻,和大家共同学习、分享《科学睡眠健康成长》这一主题内容。睡眠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