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歌声中体会语文的美妙安徽霍邱县临淮初中王太贵[内容摘要]中国是个诗的国度,有诗就有歌。卷帙浩繁的歌词正是如今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的资源,我们有什么理由抛开而不加利用呢?在生本理念逐渐为社会各界认同的大环境下,本文将从理论依据、教学案例、操作原则和实践意义等四个方面来探讨“听歌学语文”这一既旧又新的教学方法,为课改提出一个新问题。希冀有朝一日,语文课堂时时回荡着美妙的歌声,刻刻回响着悠扬的乐曲,学生们闻语文而欢呼雀跃,听语文而眉开眼笑。[关键词]歌词;语文教法;生本;课改。听一首歌曲,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大多只是为了导入新课。而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的歌词却被很多老师忽略了。中国是个诗的国度,有诗就有歌。卷帙浩繁的歌词正是如今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的资源,我们有什么理由抛开而不加利用呢?在生本理念逐渐为社会各界认同的大环境下,本文将从理论依据、教学案例、操作原则和实践意义等四个方面来探讨“听歌学语文”这一既旧又新的教学方法,为课改提出一个新问题。希冀有朝一日,语文课堂时时回荡着美妙的歌声,刻刻回响着悠扬的乐曲,学生们闻语文而欢呼雀跃,听语文而眉开眼笑。一、理论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有关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实际上对高中语文课程也有借鉴意义),“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见课标)“听歌学语文”,简单地说,就是听歌曲、赏歌词,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这个命意,完全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首先,听歌曲,可以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赏歌词,可以培养学生“说、读、写”的能力。这就呼应了“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其次,美妙动听的歌曲,往往感情丰富,语言凝炼,构思独特,写法新颖……这些特点都可以成为师生共同欣赏的语文知识,从而呼应了“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的理念。再者,可以每周进行一次“听歌学语文”的综合性活动,歌曲的风格可以适当变换,可以流行与高雅交替,也可以直白与婉约交叉,照顾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激发全体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正呼应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最后,尽量选取有时代特色的歌曲,联系学生身边的现实问题,如早恋、厌学、没有目标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思想、历史等跨学科的教育,正好呼应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认为,应该“让学生在类似于抛秧的具有发展空间的学习环境中,尊重人的自然,发展学习天性,发挥学习潜能。”(见该书)而将“听歌”与“学语文”相联系,也正是基于对学生的“爱唱歌”这个“人的自然”的尊重。大家作为教育者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试问有几人不喜欢听歌唱歌的呢?更何况歌词无论优劣好差,都是语文知识的载体,都可以作为我们传授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资源。二、教学案例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分别举一个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听歌学语文”:“听《精忠报国》学语文”教学设计活动目标:知识目标:识别比喻、反复、反问等修辞手法,理解“精忠报国”的含义。方法目标:听歌曲,学歌曲,感受歌词内涵,体会作者情感。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国家的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活动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教具:音乐播放器(Mp3、手机,多媒体最好)。活动过程:一听《精忠报国》,初步感受。[学生活动]边听歌曲,边抄歌词。[附录]《精忠报国》歌词(作者:陈涛)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何惜百死保家国?忍叹息,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二听《精忠报国》,深入探究。[学生活动]边听歌曲,边探究歌词中的语文知识。[问题及答案预设]1、本歌是根据哪个典故改编的?什么是“精忠报国”?主旨句是哪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岳母刺字,岳飞抗金,兵胜被害的故事。“精忠报国”就是忠心耿耿报效祖国,战争时期要保卫祖国,和平时期要建设祖国。“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表达了作者保卫国土,收复失地的志向,和民族复兴的强烈自豪感)2、本歌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试例析。(比喻:“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争的惨烈,令人胆寒和岳飞内心活动——前线凯歌频传令人高兴,后方皇帝不信任令人迷茫。反复:两个“人北望”,突出了岳飞等爱国志士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借代:“狼烟起”中的“狼烟”代指战争。反问:“何惜百死保家国”强烈地抒发了爱国志士们为了保家卫国,不惜牺牲一切乃至生命的献身精神……)3、全歌的行文思路是怎样展开的?语言风格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