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爱莲说》教学设计《爱莲说》教学设计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莲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3、认识古代仁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欣赏图片导入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三、赏莲------默读全文疏通文意1、朗读2、疏通文意学法指导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学生默读——自己翻译(处理讲义)——同桌交流——教师提问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四、品莲----分析阅读体会形象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两朵盛开的莲花,将答案填写在上面。明确:比作君子;具体描写: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生活习性——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气味——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无媚态——通达、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独立高洁——令人肃然起敬五、悟莲---讲解阅读品味意境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回答:还写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补充: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三种处世的态度。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不慕名利,洁身自好)隐逸者指隐居的人。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志向高洁,隐居避世)富贵者呢?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追求名利。(贪慕荣华,追名逐利)用作陪衬。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衬托:为了使某一事物更突出,用另一事物作对照和比较。小结:作者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