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_二性-精华.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3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MSA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_二性-精华.pdf

MSA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_二性-精华.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件編號:JT/C-7.6J-002版號:A/0(MSA)測量系統分析(重複性和再現性)作業指導書批准:呂春剛審核:尹寶永編制:鄒國臣受控狀態:分發號:2006年11月15日發佈2006年11月15日實施JT/C-7.6J-0021目的為了配備並使用與要求的測量能力相一致的測量儀器,通過適當的統計技術,對測量系統的五個特性進行分析,使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已知,為準確評定產品提高品質保證。2適用範圍適用於公司使用的所有測量儀器的重複性和再現性的測量分析。3職責3.1檢驗科負責確定過程所需要的測量儀器,並定期校準和檢定,對使用的測量系統分析,對存在的異常情況及時採取糾正預防措施。3.2工會負責根據需要組織和安排測量系統技術應用的培訓。3.3生產科配合對測量儀器進行測量系統分析。4術語4.1偏倚偏倚是測量結果的觀測平均值與基準值(標準值)的差值。4.2穩定性(飄移)穩定性是測量系統在某持續時間內測量同一基準或零件的單一特性時獲得的測量值總變差。4.3線性線性是在量具預期的工作量程內,偏倚值的變差。4.4重複性重複性是由一個評價人,採用一種測量儀器,多次測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獲得的測量值的變差。4.5再現性再現性是由不同的評價人,採用相同的測量儀器,測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的測量平均值的變差。5測量系統分析作業準備5.1確定測量過程需要使用的測量儀器以及測量系統分析的範圍。a)控制計畫有要求的工序所使用的測量儀器;b)有SPC控制要求的過程,特別是有關鍵/特殊特性的產品及過程;c)新產品、新過程;d)新增的測量儀器;e)已經作過測量系統分析,重新修理後。5.2公司按GB/T10012標準要求,建立公司計量管理體系,確保建立的測量系統的可靠性。JT/C-7.6J-0025.4檢驗科對測量儀器按規定的許可權進行校準和調整,除使測量儀器的偏倚、穩定性、線性等符合規定要求之外,還應確認以下條件:a)確定量具檢驗的零件品質特性為計數型資料還是計量性資料。針對批量生產(一般≥300件)的零件,其統計特性為計量型資料的採用R&R分析,針對計數型資料採用小樣法分析。b)確定測量系統中的變差只是由變差的普通原因引起的,而不是特殊原因引起的(可採取SPC技術)。5.5操作步驟和方法5.5.1確定產品的特殊特性和關鍵特性的品質特性值和對應的測量儀器。5.5.2確定兩位評價人,評價人的應從日常操作該測量儀器的人中挑選。5.5.3樣品必須從過程中選取並代表整個工作範圍,分析的中的零件必須代表生產過程中產品變差的全部範圍。5.5.4對零件進行編號,由於每一個零件將被測量若干次,必須對每一個零件進行編號,以便於識別。5.5.5確定測量儀器的分辨力,應允許至少直接讀數的特性的預期過程變差的十分之一。例如,如果特性的變差為0.001,儀器應能讀取0.0001的變化。5.5.6測量應按隨機順序,以確保整個研究過程中產生的的任何漂移或變化將隨機分佈。5.5.7評價人不應知道正在檢查的哪一個零件的編號,以避免可能的偏倚。但正在研究的人員應知道正在檢查哪一個零件,並相應記下相應的資料,即評價人A,零件1,第一次試驗;評價人B,零件2,第二次試驗等。5.5.8在儀器讀數中,讀數應估計到可得到的最接近的數位,如果可能,讀數應取至最小刻度的一半。例如,如果最小刻度為0.0001,則每個讀數的估計應圓整為0.00005。5.5.9評價人應採用相同的方法包括──步驟--來獲取讀數。6測量系統分析6.1測量系統的重複性及再現性(R&R)分析(平均值和極差法(X&R))6.1.1資料收集(數值法)1)資料表格設計成容納10個零件。(為了獲得最低限度的置信度水準,樣本數量越多,將會呈現小的抽樣變差,產生的風險也越小)。2)給評價人編號為A、B、C等,並將零件從1到10進行編號,但零件的編號不要讓評價人看到。3)讓評價人A以隨機順序測量10個零件,並將結果記錄在第一行。JT/C-7.6J-0024)讓評價人B和C依次測量這些一樣的10個零件,並將結果記錄在第6行和第11行。5)用不同的隨機測量順序重複以上迴圈,並將資料記錄在第2、7和第12行;注意將資料記錄在適當的欄位元中,例如:如果首先被測量的是零件7,然後將資料記錄在表由零件7的欄位元中。如果需要進行三次測量,則重複以上迴圈,並將資料記錄在3、8和13行中。6)當測量大型零件或不可能同時獲得數個零件時,第3步到第5步將變更成以下順序:√讓評價人A測量第一個零件並將讀值記錄在第1行;讓評價人B測量第一個零件並將讀值記錄在第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