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活化资源 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机构编制保障.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夯实基础 活化资源 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机构编制保障.docx

夯实基础活化资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机构编制保障.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夯实基础活化资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机构编制保障为破解刚需增长和严控总量的矛盾,立足新形势和新要求,坚持既符合中央精神、又实际管用有效的原则,合理配置机构编制资源,着力提升担当履职尽责的能力。一、把握形势要求,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机构编制工作一是创新理念谋划工作。机构编制工作任务重,头绪多,人手紧。我们将全面激发改革管理的生机和活力,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创新的方法来破解工作中的难题和掣肘。树立“一盘棋”思想,善于运用辩证的思维,处理好行政体制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严控机构编制总量与保障重点工作需要的关系,最大限度发挥机构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率,坚决做到精简、统一、效能。当前,机构编制工作已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直接面对具体的矛盾问题,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我们将坚持开门搞改革强管理,积极借鉴各地区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扩大社会参与度。二是规范管理机构编制。进一步提高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水平,更加科学合理的配置机构编制资源。建立完善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增有减”的要求,在确保财政供养人员“零增长”的同时,处理好严格控制和满足事业需要的关系,把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向基层、向亟需加强的领域倾斜,不断提高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效益。找准新时期机构编制工作的定位,当好参谋、出好主意,不断创新机构编制工作,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方法和路径。三是提升部门服务形象。一是建章立制,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工作规则,强化“每位同志都是最后一道关口”的意识,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激发出人人有分工、处处有任务、“全办齐上阵”的干事创业热情,以责任制促落实,以责任制保成效,形成规范有序高效、执行有力的日常管理机制。二是主动服务,提升部门形象。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主动把机构编制融入大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去谋划,设身处地为基层、为部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坚持“服务上门、送政策到家”的工作作风,并使之成为工作常态和工作自觉,积极认真沟通、耐心宣传政策、细致沟通解释,引导单位积极转变观念,优化编制使用,提高工作效率。二、构建“一盘棋”格局,形成“一张网”制度(一)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自觉把机构编制工作放在全局中去思考和谋划。重新修订《县机构编制委员会议事规则》,凡涉及机构设置、加挂牌子、职能划转、编制调整、人员调整、拟定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申报计划事宜,全部提交编委会研究,任何部门都不得擅自审批机构编制和绕过编制部门请示机构编制问题。编委领导对编委会的召开高度重视,每年平均召开编委会6次,编委会的议事决策职能进一步凸显。构建形成了领导有力、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全县机构编制工作“一盘棋”格局,真正建立起了编委主任一支笔审批、编委一家行文、编制部门一家承办的“三个一”审批制度,实现职能配置科学化、机构设置最优化、编制配备精简化。(二)建立完善编办、组织、人社、财政“四位一体”协调配合约束机制,从根本上控制了人员的“进口”,提升了进人用人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一是坚持空编使用申请制度,严把人员入口关。实行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使用空编申请制度。坚持“凡进必考”原则,党政群机关公务员(参公人员)考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必须先由编制部门逐级申报编制使用计划;各单位出现空编需调整人员,先由编制部门对其是否空编进行把关,由编委统一研究后,再由组织、人社部门选调人员。通过加强空编使用管理,进一步规范了进人程序,杜绝超编进人。二是完善人员编制与财政预算联合管控制度,严把财政供养关。不断完善人员调整审批制度、人员工资传送审批制度,促使机构编制与财政预算挂钩的制度和措施得到落实。每年年底财政局编制下年度经费预算,先由编办对各单位在职人数及离退休人数进行审定,加盖核定章,财政部门见到经编制部门审定后的工资预算表,才予编制下年度人员工资预算。这一做法已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固定下来。通过人员编制与财政预算联合管控,实现了编制与人员供养一体化,堵塞了各环节上容易产生的漏洞,进一步控制财政供养人数,节约了行政成本。三是规范程序严格职数管理,严把科级干部配备关。出台《县干部选拔任用职数预审办法》,明确党政群机关、参公单位、事业单位科级干部的选拔任用,均需进行职数预审。县委在动议干部时,由组织部门向机构编制部门提出职数预审要求,机构编制部门进行职数、编制的预先审核,组织部门根据编制部门的审核意见选任干部。通过职数预审前置,进一步规范程序环节,有效杜绝了超职数配备干部现象的发生。(三)活化存量编制资源,内部挖潜统筹优化。一是动态调整,盘活编制。编制总量只减不增是硬杠杠,随着社会事业发展,基层人手不足也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原则,向管理向创新要编制,坚持严格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