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实习报告--记参加南京大屠杀纪念馆8月23日,短学期第一天,我们怀着既期待又沉重的心情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天气不错,太阳不是很强烈,路上我们看到许多高耸入云的建筑,宏伟气魄,而在现代的高层建筑中又点缀着一些古老的房屋瓦舍,也许在告诉我们南京这座城市已经承载了太多太多,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无疑是这座城市最沉痛最有力的历史见证。有一句深深地烙在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心中的话――历史不应该被忘记!一进院落,我便被正前方一口巨大的钟吸引啦。此钟名曰“和平大钟”,掩映其后的是一块十字架形状的标志碑,上面“1937.10—1938.1”赫然醒目。转身是一组名为“古城的灾难”的组雕:沾满血迹的日本军刀下是一颗高昂不屈、死不瞑目的遇难者的头颅,远处一只挣扎的手臂紧握住南京的土地,誓死不愿与这片古老但正在蒙受冤屈的土地分离。还有战争中步履蹒跚神情凄惨的老人,他们仰望着天空,躲避着随时会轰然坠落的炮弹。这些小品都有着自己的象征意义,通过这些小品建筑形象的刻画了当年南京大屠杀的凄惨,简单却不失灵气,引人深思。进入展室,栩栩如生的再现了当年的场景。一排排清理出来的白骨在那里躺着,令人触目惊心。从遇难到挖掘,浅浅埋葬的白骨无声地控诉着不应该过去的过去。----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使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长达6周的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纪念馆里,昏暗的灯光设计以及高耸的屋顶,都在渲染一种沉重凄凉的气氛。模拟战争期间的轰炸声、警报声、哭喊声萦绕耳际,顿时感觉回到了那个留有惨痛记忆的战争年代。纪念馆设计的很绝妙逼真,尸横遍野的街道、饥寒交迫的逃难者以及坍塌破毁的房屋,每走一步,心情便更加沉重。通道的曲折顺其自然的引导我们向前走,不会有像走迷宫一样的不知所措。由于不能拍照,所以那种再现的场景不能完完全全的通过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表达出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小日本,在短短的60天就迫害了我们30多万同胞,平均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失。于是尾厅是一个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每隔12秒,一颗水珠从高空落下,伴随着水珠掉落的声音,侧面墙上贴有遇难者遗像的灯闪亮而后熄灭,象征着一个生命的消亡。就这样一直重复着,遗像每亮一次,心就被揪一下……三十万人民的血泪史压抑着在场的每一个人,那一刻我们都屏住了呼吸。老人、小孩、妇女、青壮年,那挣扎过的身躯早已没有个声息。可是此处无声胜有声,肃然、沉静、愤恨、激动、失落、难过……各种感情在一片寂寞中爆发,“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因而更加震撼,更加触目惊心!--记参观总统府接下来第二天,我们又参观了总统府,再次重温了台湾经历的沧桑年代。当天参观总统府的游客好多,我们去时门口挤满了人。相对参观大屠杀纪念馆气氛当然也活泼很多。总统府东边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大型建筑群,西边是一座精致的江南园林,称西花园。总统府大门是西洋古典式,大门内两侧数十米长的朝房是卫士驻地。总统府现在的大门是民国时期修建的,原来是总督署的老式衙门。进门后本来有几级台阶的,以前的标准建筑都是门内地势比门外低,下了台阶才是平地。原来的低凹的院子民国时被填平了,主要是为了方便汽车出入,现在在大殿之南还可以看到一级台阶。二门是中国古代衙门式,几十根粗大的红柱立于其间,气势不凡。其后是一条很长的走廊,走廊两侧有礼堂、外宾接待室、总统休息厅及参事处、文官处等中西建筑,最后面是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号命名的五层现代西式建筑“子超楼”。蒋介石和李宗仁都曾在子超楼的二楼办过公。整个府邸建筑包括正宅、厅、楼、亭、阁等共1189间。各建筑是均有走廊相通,雨天无需打伞即可走到每座建筑。今天的总统府有诸多保存完好的近代中西建筑遗存,具有国内独一无二且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珍贵的文物和史料和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从西侧朝房尽头向西拐进一月洞门就是西花园,一进园门迎面是一座中空的假山,假山上是座两层的六角亭,上层耸于山巅,下层掩在石中。西北侧还有一座方胜亭,此亭像是两个方亭重合一半,造型独特,较为罕见。东边是三开间的桐音馆,建于1870年,是曾国藩的花厅。门前屋后有高大的梧桐数株,每逢下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叮咚作响,饶有趣味,故称桐音馆。(描述部分摘抄)总统府的建筑体现了中西合璧的风格,主要的西式建筑有三处:光绪年间修建的西花厅是其中最早的西式建筑,中南海也有西花厅,但那是中式建筑;第二是1935年建成子超楼,明四层暗(地下)五层,是国民政府及总统办公楼,因是林森任上所建,取林森字子超而得名;第三是行政院的两座二层楼。总统府并非根据科学规划整体修建,它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不断修修补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过渡性的建筑风格。洋务运动开始后,吸收西方文化成为一种时尚,如孙中山的办公室就是当时建造的。但这个阶段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