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知识整合的主要形式.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析高中历史知识整合的主要形式.doc

浅析高中历史知识整合的主要形式.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析高中历史知识整合的主要形式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模块内的专题整合教师要建构起整体教学设计观,总揽全局,不要讲一课,备一课。而应该将教学设计置于专题和整体模块之中来考虑。就必修Ⅰ而言,涉及古今中外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和重要政治人物。本模块分为9大专题共25课,其中中国史专题5个,世界史专题4个。专题之间既有纵向联系,也可进行横向比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新的整合。以人民版教材为例:(一)以问题为核心的系统化整合(第一、三、四专题)——中国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二)以对比为目的的局部整合:中西古代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第一、六专题);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的高峰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第一、七专题)。(三)世界背景与中国历史的整合:战后世界形势的发展与新中国外交(第五、九专题);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与社会主义运动的成长壮大(第八、九专题)。(四)中国近现代史阶段性特征的整合:中国人民抗争之路(第二、三专题);艰巨的民主法治之路(第三、四专题)。(五)以横向比较为目的的整合:近代中外民主政制的比较(第四、七专题);不同意识形态的碰撞与较量(第四、八、九专题)。(六)依据知识逻辑结构的合理性重构教科书专题板块体系优化整合后的《历史I》单元教学内容: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专题三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专题四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专题五近代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六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八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整合思路:先了解中国古代政制,然后了解欧洲古代政制及近代欧美资本主义政制,以及欧美社会主义运动,这样才好讲中国被侵略史,才好向学生展示一个历史画卷:面对民族危机,仁人志士先后选择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救国图存之路,在资本主义走不通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历史、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接着再学习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如何处理国家统一的历史。最后,让学生了解了世界形势后,再来认识现代中国对外关系,了解国际形势及国际政治游戏规则,才更符合因果关系,学生分析起对外关系,才更有历史感、宏观感。通过整合,使历史专题的头绪更集中、主题更突出,不仅更好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同时也能横向反映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与碰撞。二、模块间知识内容的整合高中历史分成3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必修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选修课6大模块,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各模块之间,既各有侧重,又有密切的联系。历史知识是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的。教师要从历史事件相互联系的特点出发,在实现每节的教学目标时应统筹兼顾,联系、整合相关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对专题知识体系的完整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可把必修Ⅱ的“工业革命”与必修Ⅰ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鸦片战争等相关知识联系;或与必修Ⅲ中“蒸汽与电的革命”的内容相整合,使学生形成“工业革命”的整体认识。可将必修Ⅰ的“马克思主义”与必修Ⅲ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整合,使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认识。三、初高中历史的衔接与整合从初中通史式的基础教学,发展到高中中外合编的专题式教学模式,跳跃性较强。其次,从内容目标上看,为减轻学生负担,初中教材删减大量的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化和浅化,高中教材却以专题教学,专业性较强;与初中相比,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更多地强调宏观性、思想性和开放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知识落差。高中学习专题应在初中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它们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首先我们的教师要了解熟悉初高中历史教材。如果我们的高中教师事先了解了学生在初中所学过的有关内容,课堂上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这就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了铺垫,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其次要了解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某一历史知识的教学要求,了解以前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所学历史知识要求掌握的程度,以便于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把握好分寸,正确地分析和处理好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要求之间的关系,以免课堂教学中出现所谓的“冷场”现象。第三,教学之前要了解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于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新知识教学进行适时与适当地补充,为学生下一步对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了避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脱节现象。如果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去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势必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要么学生对所学知识已了解,对新知识的学习不屑一顾,要么对所学知识一无所知,对新知识的学习一时半会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