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用人的学问》感想.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帝王—用人的学问》感想.doc

《帝王—用人的学问》感想.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帝王—用人的学问》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一部朝代兴替史,也即一部帝王用人史,帝王的功业于此便有了分野。—钱穆本书收录了自秦始皇至乾隆共四十四位皇帝,这些帝王在用人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能看到有帝王得人而起于草莽,开创基业;而且可看到英主用贤人打造太平盛世,成就宏业;还可看到有帝王失人而痛丧天下,身死国灭;更可看到昏君崇奸而败坏清贫世界,荼毒生灵。“明君治国,惟在得人。”可谓千古定论。人才的重要性相信已是世人皆知,然则如何发现人才,如何使用人才却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对于本书,从两方面讲述帝王用人,从正面经验,讲述帝王发现人才,如何重视人才,如何统领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对于反面经验,重在总结用人不当的失误根源,造成的后果,警戒后人。帝王一般人才的定义就是有才干、有德行的人视为人才,也就是有一定的能力,能被帝王利用其创造性为帝国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对于秦始皇嬴政,一个暴君的形象立即浮现在你的眼前。但秦始皇也是很有才能的皇帝。历史学家给了他很高的评价,称其为千古一帝,盛赞他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功绩。在纷乱不一的战国,他能统一天下,除了先王给他积累的实力外,他是一个非常重用人才的人,章炳麟对秦始皇的用人给了很高的评价,他说“世以秦皇为严,而不汪诛一史也。”秦始皇由于当时被当人质,受了不少白眼。对六国的人有仇恨,一到秦国,就驱赶其它六国的人才,当时李斯就给他写了封相当于信的东西,信中这样写的,“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名其德。所以他说:“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当秦始皇收到此信时他恍然大悟,四处传令,挽留各方人才,共商统一大计。大梁人尉缭曾经给嬴政提出过好的建议,让嬴政出巨资贿赂六国的大臣,从内部瓦解敌人,这种做法看似花费很大,但却能获得很大的实际意义,嬴政采用了此建议并嘉奖了尉缭,尉缭说了一些对始皇不好的话,怕嬴政对自己有其他的想法,当时想逃走,嬴政并没有那样做,而是把他封成秦国太尉。高渐离对音乐特有天分,可谓是术业有专攻,始皇非常的看重他,但他对燕国的感情太深,一直想刺杀始皇,始皇并没有杀他,而是以情动人,始皇用人方面,赏罚分明,思想行事,还是很爱惜人才的。再比如秦二世胡亥,在用人方面,它使用跷跷板的策略,也是后来皇帝使用的一套方法,胡亥的位子来得不正当,他害怕其他皇子有意见,也被赵高蒙骗,很少出朝政,就和赵高商量国家大事,并且他同时使用赵高和李斯,让他们互斗,使自己中间位置。李斯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赵高,赵高一心设计陷害李斯,说李斯造反,胡亥自己斩了李斯一门,自己破坏了这种平衡。使得后来赵高独揽大权,造成后来被臣子处死的第一个皇帝。赵高投其所好,使得二世身败名裂,最后落于江山丢,人亡的下场。汉高祖刘邦,刘邦和项羽推了秦始皇的江山后,项羽摆了一场鸿门宴,差点要了刘邦的命,但刘邦很聪明,先是给足了项羽面子,然后给项羽礼物,项羽首先表现出不成熟,并且他不太会用人,他连范增的话都不带听得,刘邦很善于团结人,并且他一般有道理的意见都听取,并且很好的利用自己的内线逃离,而项羽很轻易的说出自己的内线,插个内线是很不容易的。在争天下,刘邦和项羽的实力相差悬殊,他们俩的差别就是刘邦善于用人,而项羽就不如他。张良、萧何、韩信乃人中豪杰,都可以被刘邦很好的用,并为他江山出了很大的力。刘邦以论功行赏,这样少了很多内乱。还有其他的皇帝在用人方面各有长处,但比较好的有刘备(以情动人)、李世明、武则天等。历代帝王都是比较善用人才的,没有人才,也就没有帝国的盛世,皇帝为了获得人才,颇费心机,善于纳贤,激励制度,储备人才,用其长,避其短,充分发挥制度的优势,亲贤臣,远小人,历史上有些皇帝被小人蒙骗,最后落得惨死的下场,得人才,会用人才才是成功的皇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今天的生活中,不论大小事都可能会出现,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