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4-11-1).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4-11-1).doc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4-11-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课标要求】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学习目标】1.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矛盾及其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2.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学习重难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自主学习】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决定社会意识的。(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你是如何理解的?(3)正确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需要反对哪两种错误倾向?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历史和逻辑的起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有两条规律)1.生产活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什么?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什么?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两大基本矛盾是什么?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一个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5.如何理解改革?(实质、根本目的)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的方式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则是通过的方式实现的。【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2.“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3.2011年2月我国曾对15个省级城市的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行动等文明指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公布后,促进了社会文明建设。这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B.城市文明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4.“团购”、“给力”、“雷人”、“云计算”、“潜规则”、“山寨”、“PM2.5”等热词,被收入到《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反映社会变迁,这说明:()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对立的D.社会意识是不断变化的5.诗人罗隐作了一首诗《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这首诗提示的哲学道理是:()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D.人的意识不能正确认识事物6.为支持相关产业的调整和振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央财政将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从10亿元增加到50亿元,此次调整的力度和范围都有所扩大,这惠及了更多的消费者,并带动了全年的销售.这次政策的调整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B.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C.社会意识总是会超前的反映社会存在D.社会历史的是由人的主观动机决定的7《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看,这里的“时务”喻指:()A.经济基础决定于上层建筑规律B.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规律C.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D.人类社会普遍存在阶级斗争规律8.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9.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文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