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知识讲解.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知识讲解.pdf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知识讲解.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知识讲解一、断句三原则高考文言文断句需把握以下原则:1.字句意思要讲通示例: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史阁部书》)分析:句中的“其不屈正也”令人费解,中间应断开,即“其不屈,正也”。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2.内容要符合情理示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明通鉴》)分析: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只有两个人,与下文所说“三路兵”相矛盾,且史载无此二人,应该是“陈德、华高、费聚”三人。故此句标点应为:……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3.要兼顾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文知识示例:夫唯禽兽无礼。……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记》)分析:“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里把两个相邻的意义不同的单音词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应断为“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作”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示例: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金埴《不下带编》)分析:按以上标点把“非第”与“卑贱”并列连读,显然是将其理解为名词成分,意为“不是高贵的门第”;其实,“非第”是两个副词连用,“非第”即“非但”“不仅”的意思,与下句“而愈”相呼应。因此,此句标点应为:……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摘自“山语文心”)二、看“词性”和“对话词”一、词性文言文中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或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文言文中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常用来作谓语,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边练边悟】(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韩非子·十过》(节选))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曾伤G君H不如杀之。(答案BFG)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曾伤,君不如杀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您对待他没有礼貌,他如有机会回国成为君主而发兵,那就怕会成为曹国的祸害。您不如杀了他。“遇之无礼”的主语是“君”,“礼”是“无”的宾语,宾语后断开,且“彼”代指“晋公子重耳”,是下一句的主语,“彼”前断开,所以B处断;“彼”是主语,“有时”是状语,修饰谓语“反国而起兵”,这中间不可断开,且“若”和下一句“即”构成“如果……就会……”的假设句,“即”前断开,所以F处断;“伤”是名词,意为“祸害”,做“为”的宾语,后面断开,且“君”是下一句的主语,所以G处断。故断句处为:BFG。(回归语境)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1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曹君弗听。译文:过去晋公子重耳出逃在外,路过曹国,曹君趁他脱去上衣时偷看他的骈肋。釐负羁和叔瞻在前侍奉。叔瞻对曹君说;“我看晋公子不是平常的人。您对待他没有礼貌,他如有机会回国成为君主而发兵,那就怕会成为曹国的祸害。您不如杀了他。”曹君不听。二、对话词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厘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边练边悟】(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答案(BDG)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句意:母亲对此感到诧异,对亲戚说:“我的儿子这样的关怀我,非常懂得孝顺赡养我。”“之”是代词,指代前文“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的内容,“母异之”主谓宾齐全,B后应断开;“曰”是“说”的意思,习惯上“曰”后即D处断开;“多”是“很、非常”的意思,修饰的是“知孝养”,“如此”是“这样”的意思,从语意上看,这是周母感慨儿子对自己的关心程度竟然到了这样的程度,因此“如此”后即G处应断开。故BDG处需要断句。(回归语境)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