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迁古村落保护规划.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迁古村落保护规划.doc

高迁古村落保护规划.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迁古村落保护规划2012-04-1617:37:27高迁古村落位于台州市仙居县白塔镇镇内,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神仙居为邻,现有村民3005人,以吴氏家族为主,保存了13幢古民居,以清代民居为主,至今仍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是吴氏宗族组织管理的血缘村落。在2001年11月进行的浙江省历史文化遗产普查中,高迁古建筑群被列为历史地段。高迁古村落始建于元代,几经变迁,现存的建筑和村落格局是清乾隆至咸丰年间(1761-1800)以后建成的,村落基本保持清代至民国初年的风貌。村落内水系依地势由南向北,成“川”型的独特格局,道路与水系相随。村落内的传统建筑为天井民居形式,“三透九门堂”是其原型。粉墙黛瓦、马头墙及细部的精美雕刻成为其传统建筑的总体风貌特征。1保护价值主要表现:1.1以清代民居为主的完整的综合文化体系高迁村始建于元代,定型于清末,以清代民居为主,有少数明代、民国时期建筑。三个不同时期的建筑整体风貌上比较统一。从古村落的整体风貌到单个民居的雕刻与生活习俗,表现出一个完整的综合文化体系1.2以清代民居为主的完整的生活体系从院落民居到公共生活空间:庭园、水井、古戏台、商业街、宗词祭祀,保存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网络。1.3以清代居民为主的完整的水文化体系古村落依山傍水,依水而居,依水生活,河流—池塘—水井—院溪构筑了古村落水环境。1.4百家姓名吴氏家族的聚居模式农田、民居、宗词、书院、庙宇、牌坊、池塘、河边洗衣等形成一个有序的生活结构。1.5具有以清代民居为主的传统建筑审美价值。2正确处理好民居建筑景观保护与整治,明确不同范围的保护要求。修缮——针对保护建筑。保持原样,以求如实反映历史遗存。改善——针对一般历史建筑。原有建筑结构不动,局部修缮改造,在保护其建筑的格局、治理外部环境、修旧如故的同时,重点对建筑内部加以调整改造,配备市政设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更新——针对与传统风貌冲突较大的一般建筑和建筑质量极差的建筑,按设计要求采取拆除后与传统风貌协调重建的措施。拆除——针对与传统风貌冲突较大的一般建筑和建筑质量极差的和临时搭建的建筑,采取拆除后建绿地和公共空间的措施。保留——针对与传统风貌无冲突的,完全保留。改造——针对与传统风貌冲突较大的一般建筑且建筑质量较好的建筑,进行立面改造,符合风貌要求。3改善古村落人居环境的基础设施。一是要合理调整人口布局、建筑密度,适当减少核心保护区内的居民数量、优化居民结构,拆除一些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新建建筑,恢复传统建筑的本来面貌。二是要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给水、排水、燃气、供热、道路、等等,其中道路的建设要使用当地的材料、当地的工艺,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三是要合理布局停车场地,严格控制古村落内的机动车通行。同时还要对古村落及其周边环境的广告、商业标志、电力电信电缆、路标及街道装饰,进行详细规划和控制,使它们与历史环境协调一致,避免形成视觉环境污染,造成对历史风貌的损害。例如这样一个规模不大的高迁古村落应选择田园村落、田园把古村落与农民新村有机联系起来。拆除保护区内的现代民居,恢复古村落的原生环境、疏通水系,加强多层次绿化,形成优雅古朴的村落环境。引导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展示社区文化,为居住在古民居的居民提供特定的政策补偿及资金保证,实现古风再现、诗情画意、经济繁荣、安居乐业的社会目标。建设农民新村,疏解古村落居住人口压力,满足居民对现代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