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拾珠成串浅谈创作在于积累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显得更加重要。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观察生活的好习惯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美国的唐纳德·奎姆得和罗伯特·阿特温在他们的《写作中的思考》一书中说:“几乎所有内容丰富、使读者信服的文章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无论一个科学家叙述他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还是一个诗人描述他生活中的感受体验,这些都离不开观察。”可见观察对写作的重要性。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灵,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二、博览群书的好习惯知识要靠积累,所以,学生在发奋读书的同时,还要多看课外书(不只是作文书)。可以是自己买,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互换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还可以交流心得。俗话说:“拾珠成串。”积累词汇正像拾珠,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以致于成为文章。好的文章离不开好的词汇。在学生刚入校的时候,我就要求学生准备摘抄本(建议最好用活页纸。这样记录资料既便于分类、补充,有节省纸张,有活页夹便于携带。也可以便于调动、分类的卡片。)又用来摘录诗文、格言警句、好的词句,我每周收上来检查一次。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摘抄本丰富多彩,有的还分门别类,并在上面画上图画、贴上图案,美化摘抄本。这样做,即达到了积累词句文章的目的,有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三、写日记的好习惯日记是心灵的独白,是作文长跑冠军,很多作家都有写日记的好习惯,如:周立波、田汉等。日记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效果显著。所以,我要求学生准备两个日记本,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周星期五早自习后由课代表收上来,我逐一进行检查、修改。这样,既让学生养成认认真真写日记的好习惯,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时间长了,学生的日记越写越好,越写越长,以致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四、修改的好习惯唐朝李沂曾说:“能改则瑕可为墙。”可见修改在“作文”过程中的地位。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文章,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也是他们受用终身的一种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文章不厌百回改”这个道理。好文章往往三分靠写,七分靠改。其次,要让学生明白文章因为是自己写的,自己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要大胆把作文给同学、老师看,这样,才会更快提高写作水平。心理学也表明,学生很关心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有,要让学生明白,修改作文不只是改正标点、错别字、病句,还要从拟题、立意、取材、基调、段落衔接等方面考虑。五、写读后感的好习惯只是简单地看还是不够的。我还要求学生看书后,适当地写一写读书笔记。可以使自己的心得体会,也可以使即兴仿写;可以使成篇的文章,也可以只是简单的几句甚至一句话。比如有的同学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以后,有的同学就仿写句子“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写出了“盼望着,盼望着,星期六来了”;还有的仿造“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写出了“期末考试来了,春节还会远吗?”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总会对其中的构思、布局、语言、观点有一定的看法和收获。如果能及时把这些写下来,不仅可以学习他人长处,提高认识,还可以练笔。六、抓住灵感随时随地写的好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灵感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经常伴随着灵感现象。灵感从一开始就被带上了“神的气息”。我国古代把灵感称着“灵气”、“灵眼”、“妙悟”等,唐代李德裕就这样描述过“灵气”:“文之为物,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江郎才尽”的传说。讲的也是灵感。灵感具有不期而至的突发性,蕴蓄着巨大的创造力,能给人绝处逢生、喜出望外的情绪体验。正因为灵感会稍纵即逝,所以,当灵感不期而至时,要马上拿起笔来写。这样往往能洋洋洒洒下笔千言。七、口头作文的好习惯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作文,所以才有“文如其人”的说法。口头作文要求学生围绕一件事情或是一个人来说,说得条理清楚一点,加上恰当的修饰词。这样,既锻炼了说的能力,提高了普通话水平,增强了学生素质,锻炼了胆量,又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八、比较作文看到一个作文题,首先不要急于看,而要先合上书想一想,如果我是作者,我会怎么写?想好后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就能发现文章中写得好的地方,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增强了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积土成山,风雨生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教师应帮助学生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