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明代传统纹案历史背景明代官服一官服类别朝服以袍衫为代表,戴梁冠,着云头履。朝廷的服制对佩绶、笏(hù)板也做了规定(如表1-1所示)。朝服为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颂诏开读、进表、传制时百官穿服,以冠和革带来区别官品高下。袍服俱为赤罗衣,白纱中单,青饰领缘,赤罗裳青缘,赤罗蔽膝,赤白二色大带,革带,佩绶,白袜黑履。这种一律赤色的袍衫,齐聚于盛会之中,十分耀眼,喜气洋洋,对比唐代的五色交映的场面,又是一种气派。明代取法先秦的服色按五德之说,夏尚黑、殷尚白、周尚赤、秦尚黑、汉尚赤、唐尚黄,明自认为以火德王天下,色仿周汉而尚赤,是以有赤袍为朝服之制。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因朱即赤色,即以赤色为国家政权的标志。这种以色彩象征某种政治和思想的观念,远承周秦,近取唐宋而由明代再次表现出来。其中也掺入了民间对红色表示喜庆的习俗观念,二者巧妙地糅合在朝服之中。表1-1明代朝服表2.公服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表1-2明代公服表3.常服表1-3明代补子图案表狮子图案武二品武九品仙鹿、仙鹤均象征长寿,孔雀、锦鸡象征地位,鸳鸯、鸂鶒(xīchì)象征婚姻美好,喜鹊为七夕应景花纹,与梅花相配为喜鹊登梅,象征喜报新春。补子是明代社会服饰中吉祥图案在宫廷中的反映1.贵族妇女服装中的凤冠与霞帔表4-1明代霞帔图案及坠珠表2.一般妇女服装与褙子褙子的形制变化后,形成比甲,即去袖的长褙子。比甲与隋唐的半臂相似,宋元之后渐流行,至明代则成为妇女居家之常服,由于其既可护胸背保暖,又便于操作家务,故颇受妇女喜欢。清代的马甲,也是由此发展而来。③襦裙(或衫裙)明代流行的一种“时装”,以各色零碎锦料拼合缝制而成,形似僧人所穿的袈裟。因整件服装织料色彩互相交错形如水田而得名。水田衣也叫百衲衣。据说在唐代就有人用这种方法拼制衣服,王维诗中就有“裁衣学水田”的描述。水田衣的制作,在开始时还比较注意匀称,各种锦缎料都事先裁成长方形,然后再有规律地编排缝制成衣。到了后来就不再那样拘泥,织锦料子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形状也各不相同。到了明朝末期,奢靡颓废之风盛行,许多贵胄人家女眷为了做一件中意别致的水田衣常不惜裁破一匹完整的锦缎,只为了一小块衣料而已。五首饰六将官胄甲七衣料与图案2.吉祥图案的流行③谐音性图案明代青花3031323334353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