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一、登记、复查阶段工作的组织实施4567(三)登记的规则——普查员登记普查表时,先登记人记录的各个项目——然后按照人记录,登记户记录中“本户应登记人数”,再逐项登记户记录的各个项目101112(四)特殊情况的处理对房屋拆迁而户口未迁、空挂的大集体户,以及经反复核实确实无法落实到普查小区的户籍人口,普查指导员负责组织登记填写普查短表。对于这种情况应在村级下面虚拟普查小区,小区编码为900以上,不画小区图普查登记前,按照《普查小区图》和《户主姓名底册》,熟悉小区边界,制定详细的入户登记方案,确定工作进度、登记顺序、区别长、短表登记对象等注意事项。时间安排要做到“前紧后松”,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入户登记任务和留有“查漏补缺”的空间。《普查小区图》和《户主姓名底册》、普查证件、登记用笔、笔记本、辅助用品等;入户登记的各类普查表、预约住户使用的“温馨提示”单;普查人员在征得住户允许后方可入户,应用规范的语言简单说明来意,并出示工作证件;普查员应以拉家常的方式向普查对象简要宣传人口普查的目的意义,介绍普查对象应如何配合,同时要申明对普查对象提供的家庭和个人信息保密,以打消其顾虑。A、根据《户主姓名底册》提供的是否长表户、外籍户登记信息,确定普查对象应填表种。B、按照普查登记表的内容,顺序逐项询问并填写登记。C、注意登记时容易出错的地方。(登记表中的逻辑关系错误)D、做好现场查询和核实。(现住人数、户籍人数、外来和外出人口、人户分离情况)做好登记记录,每登记完一户,普查员应在《户主姓名底册》备注中划‘√’以防止重登和漏登。对入户登记时,未在家中的住户,普查员应主动电话预约或留下“温馨提示”预约登记,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普查登记。普查员入户登记时应:衣着整洁、举止端庄;语调平和、文明礼貌;用语规范、佩戴证件;程序合法、注重形象”。普查员应根据所负责普查小区住户的生活规律和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入户登记时间。一般早上7—9时、晚上18—21时入户登记为宜。尽量避开中午12点至2点和晚上9点以后入户登记的开始阶段,普查员可集中一起,入户登记1-5户,熟悉登记内容后再回到各自的普查小区进行登记工作;为提高登记速度,一些可以在现场登记结束后,补填的项目如:地址中的省、市、县、乡镇、普查区名称,登记表中的非专项和专项编码等可暂不填写。对有门卫的物管小区、楼盘住宅区等,适宜在门口全天设点登记,尽力避免多次入户扰民。“先人后户”。先问现住人口情况、再问户籍人口去向;先问人记录、后问户记录有关项目。“先易后难”。先问登记表中的一般项目内容,后问敏感问题。询问时忌讳“直言不讳”。如:年内人口“死亡数”;婚姻状况中的“离婚”;妇女生育状况中的“活产”、“存活”数等涉及个人隐私的敏感问题。人口普查登记时,普查人员一早一晚入户,应注意自身安全。早上不宜太早、晚上不宜太晚;对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普查小区住户的入户登记,应尽量做到两人同行。三、调查的一般技巧(一)取得支持配合初次接触一个调查户,首先要亮明自己的身份,表明自己的来意,特别是要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并说明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对调查户的调查信息负有保密的义务,以消除调查户的思想顾虑。(二)入户调查开场白(一)自我介绍普查员的姓名,是哪个街道(乡镇)的普查员,负责该普查小区的普查登记工作。(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人口普查的摸底、登记工作。(三)普查目的是全面掌握人口信息,制定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等等提供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人口信息。(四)普查内容主要是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包括户口上的人和没有户口居住在这套房间的人。(五)请对我们的普查工作给予大力的配合和支持(三)询问问题例如:在调查询问中,要仔细观察和思考,因人而异,注意观察丈夫或妻子是否在家、家里是否有婴儿用品、家里是否有老人的照片或遗像等,根据观察的情况,再核对总人数,如户内人员不在场,应询问其去向,如照片上有老人,但又不见人的,应委婉询问其健康状况,从而了解是否有死亡人口情况(四)适当追问(五)结束调查运用“三法”做好普查登记工作二、“追踪法”在登记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被调查对象,不是因为不配合调查,而是由于从事经营活动找不到人,为确保这些住户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登记,首先要千方百计弄清这些被调查对象的经营场所和活动规律,然后普查员追踪寻找被调查对象,从而达到普查登记的目的三、“守候法”个别被调查对象不理解、不配合,在普查员入户登记时,他们就是不开门,不见面。普查员应先避开这些户,到其邻居家进行登记,停一会儿时间再返回,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