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雨巷****莺莺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docx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欢迎大家分享。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尝试根据旋律的特点创编歌词及动作,体验身体造型带来的美。2、初步感受音乐优美、抒情的情绪,尝试用柔美、舒展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3、在结伴表演中进行情感交流,体验合作的乐趣,进一步练习肢体动作上的默契配合。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活动准备:1、音乐活动室(两面墙装有大镜子);哈哈镜3面;(凹面、凸面、波浪面各一)。2、相关音乐CD及CD播放音响。3、康加鼓一个;塑料盘(圆形、椭圆形、方形)8个;纸巾筒16个。活动过程:一、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小朋友发挥想象,自由创编动作进入音乐活动室。二、节奏游戏"哈哈镜"。1、请幼儿来到哈哈镜前照一照,并说说哈哈镜里自己变成了什么模样,然后再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出来。2、介绍游戏"哈哈镜"的玩法:老师当哈哈镜,幼儿边自由走动边拍手念儿歌:"大镜子、小镜子、圆镜子、方镜子。"接着老师念:"我是一面怪镜子,把你变成大胖子(高个子、怪样子)",幼儿停下来做出相应的表情和造型。3、教师借助康加鼓的节奏和幼儿共同游戏。(启发幼儿可自己造型,也可以两人或多人造型,教师还可以变化自己念儿歌的声音来增加幼儿游戏的`兴趣)三、体态韵律活动"照镜子"1、照镜子。师:"刚才小朋友照的是哈哈镜,那你们每天照得最多的是什么镜子呢?"(梳妆镜)。"请小朋友到镜子前照一照,做一做各种表情和动作,看看镜子里的你是怎样的。"(幼儿自由回答)2、学唱歌曲。教师当镜子外面的人,边唱边做动作,请个别幼儿做镜子里的人来模仿,然后再请幼儿集体模仿。3、创编歌曲动作。(1)当幼儿很熟悉歌曲旋律后,教师可更换动作再邀请幼儿模仿。然后提问:"谁来帮我想想,还有哪些动作可以做?"请出个别幼儿当镜子外面的人,其他幼儿当镜子里的人做动作模仿。(2)请每位幼儿自由找一位伙伴玩"照镜子"游戏,可以和教师教的一样,也可以不一样,教师观察。(3)分别请出2-3组幼儿上来表演。4、配合音乐"照镜子"。(1)播放优美、抒情的音乐,教师配合音乐做一些柔美、舒展、连贯的动作,幼儿集体模仿。(2)请个别幼儿上来带领其他幼儿模仿。(启发幼儿变换不同的动作和姿势,可以站立、坐下、躺下、弯腰等等,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3)幼儿自由组合表演。(第二次交换角色)四、节奏游戏"会唱歌的镜子"。幼儿两人一组,A幼儿拿塑料盘子做镜子,B幼儿手拿纸巾筒。音乐前奏做准备,第一个8拍按节奏自由走步,第二个8拍停下,A幼儿将"镜子"摆在自己喜欢的身体部位,B幼儿用纸巾筒去敲击"镜子",可敲出不同的节奏。(反复数次)活动反思:照镜子是一项既简单又有趣的活动。照镜子时产生的各种有趣的现象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认真观察,从而发现镜子能照物体影像的原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时教师让幼儿说说自己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并比一比谁的发现多。这个设计不仅有效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以《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为宗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贯穿始终,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开心地玩,快乐地学。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2一、活动目标1、在感受音乐结构的基础上,探索用乐器表现三种不同的节奏型。2、知道使用图画可以帮助自己掌握并表现音乐3、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作,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二、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杂技表演》(抛接球、转呼啦圈、顶酒杯)。2、《巡逻兵进行曲》的音乐磁带、录音机。3、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投影仪、教棒。三、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三种不同的节奏型。教师用教棒指投影仪"抛接球",引导幼儿探索乐曲A段节奏型。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你们看杂技表演,第一个节目叫"抛接球",我来唱乐曲,你们来为图上的杂技演员拍手。待幼儿拍完后问:你们拍了几下?有什么依据?教师指投影图"转呼啦圈",引导幼儿探索B段的节奏型。师:接下来请欣赏第二个节目"转呼啦圈",请大家继续为演员拍手伴奏。教师指投影图"顶酒杯",引导幼儿探索C段的节奏型。师:现在这个演员在表演"顶酒杯"的节目。在刚才的两个节目中,我们看到7个球拍了7下,看到3个呼啦圈拍了3下,那这幅图应该怎么拍?3个酒杯拍几下、3朵小花呢?酒杯和小花拍得一样快还是有的快有的慢呢,为什么?(3个酒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