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可持续发展角度下的园林绿地浅析摘要:城市园林绿地是指有绿色植物覆盖的城市用地,其在园林绿地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维护城市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而且在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中园林绿地系统具有自净能力,并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加科学的发展城市的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则需要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结合城市的条件和状况建设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进而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可持续发展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其生态问题也变得愈加严重,对城市绿化面积和绿化水平要求则越来越高。而园林绿地在保护城市的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建设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能够发挥重要的生态效应,在维持碳氧平衡、杀菌抑菌、合成有机物、保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与维持土壤肥力、净化环境方面都充分体现了这一功能,即生态服务功能。具体表现在:(一)净化空气:植物的气体交换使得空气中的污染气体浓度大大降低,树叶和树皮对尘埃的吸附的作用和杀菌作用也使空气质量大大提升;(二)调节小气候: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降温增湿、遮阴、防风等都有重要作用,在小范围内调节气候,使之更适合人们的生活;(三)防音减噪:城市化的生活给人以喧嚣的感觉,紧张的工作之余人们需要更多是安静和休息,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将人们与城市的吵杂隔离,得到更好的休息和放松;(四)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可以实现生态系统平衡的自我调节,保证其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如何建设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根据科学的绿地总体规划布局,对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进行规划设计,是完成城市绿地建设、实现绿地效益的有效手段。现将城市绿地分区如下:(一)公园绿地:绿地因地制宜可以设置为社区公园、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等,其主要的功能是提供休憩、放松的场所,具有生态、美化的作用,要求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和生态效果,做到功能全面,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背景人们的欣赏需求;(二)城市广场绿地:城市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给城市增添了自己的特色,城市广场的绿化应与城市的总体风格、广场及周边的建筑形式形成呼应,结合功能特点,适当提高其绿地覆盖率,提高生态效益;(三)道路绿地:城市道路是人们接触最频繁的,与人们生活最为密切的,其绿化以不影响交通为原则,充分发挥其在改善城市环境效益和丰富城市景观的作用;也可以结合阻隔空间的作用加以设计规划;(四)附属绿地:另一种绿地形态就是单位、学校、医院、机关的附属绿地,这种形式的绿地能给其所在的单位提供生态效益、树立形象,使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可以放松心态,规划设计时应充分体现单位的特点和性质。园林绿地的可持续发展(1)确保城市园林绿地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从保护城市的整体生态平衡点出发,协调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促使三大效益协调发展,城市的园林绿地除了要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外,还必须加强绿地系统的整体建设,加强街道绿地、道路绿化、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的建设。加强沿江风光带和沿湖风光带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进行绿化,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创造更多的城市林带、绿色走廊、城市花园等绿色空间,形成点、线、面、体的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保护与开发并重实现城市园林绿地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把绿地保护与开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根据我国现有的经济状况,单靠政府投资来发展城市绿化工作是不现实的,只有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经济,才能使城市园林建设实现良性循环。提高公共绿地在城市绿地中的比重我国人均公共绿地的百分比重较小,而绿地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休憩、观赏的场所,其绿地资源应该是居民能切身享受的资源,它最能反映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今后的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将重点放在公共绿地的建设上,并通过调整城市绿地分类系统,尽早实现园林建设目标。由于我国城市用地紧张和资金短缺的一些原因,使园林绿地面积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绿化效果,可以将目光放在垂直绿化和植物配置工作上。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非建设用地,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树木的吸毒、消音除尘、降温等作用。据研究显示,树木与草坪相比,其环境保护功能要明显得多,植物配置中要尽量增加树木应用的比重,尤其是通过增加抗污染树种来提高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