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丽水河谷平原大棚早熟蔓生菜豆高效栽培技术丽水河谷平原大棚早熟蔓生菜豆高效栽培技术导读:丽水市利用河谷平原春季回暖早的气候特点,大棚种植蔓生菜豆。采用无菌基质穴盘育苗、黑色地膜覆盖、小拱棚+大棚进行前期保温、后期揭膜降温、摘叶、保花柄、打顶芽等措施,菜豆生长3个多月,每667m2采收鲜荚2370kg,产值可达9717元。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部,春季回暖早,气温稳定通过10℃比浙江北部早7~10天,比浙江的东、中部早3~5天。早春蔬菜是丽水河谷平原的一个优势。蔓生菜豆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但是,由于蔓生菜豆开花结荚期对温度有着严格的要求,平原地区种植前期的低温和后期的高温严重影响其产量和经济效益。露地栽培不能发挥河谷平原早春气温回暖早的优势,制约了蔓生菜豆的发展和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2012年浙江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进行了塑料大棚蔓生菜豆春季早熟高效栽培研究,2月上旬播种,5月底采收结束,每667m2采收鲜荚2370kg,经济收入9717元。现将其栽培要点总结如下。1地块选择大棚早春种植蔓生菜豆应选择排、灌方便(因为春季雨水多,排水比灌水更为重要),土壤肥力高的田块。最好选在水旱轮作或2年以上没种过菜豆和豇豆的田块,以防菜豆根腐病、枯萎病等的发生。2选用抗低温的早熟优良品种选择抗低温、早熟,抗锈病、根腐病、枯萎病,商品性好,适宜当地消费习惯,产量高的优良品种。目前我们选用的是主要为汕青11号(广东汕头种业公司生产)、丽芸1号(丽水市农科院选育)等。3掌握播种时间是关键蔓生菜豆开花结荚对温度要求严格,过早播种不但会出现烂种、不出芽、前期生长不好等现象,而且开花时由于温度过低也会导致不结荚;过迟播种则发挥不了大棚设施的优势,严重影响经济效益。一般大棚蔓生菜豆的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的历年气象资料,气温稳定通过10℃的时间往前推15~20天为宜。丽水河谷平原一般播种时间应确定在2月上旬。4选择合适的育苗方式为了提早大棚蔓生菜豆的采摘时间,可利用一切栽培措施力争早播种,出好苗。播种时应采取晒种后进行催芽,种子发芽后,采用育苗基质穴盘或者营养钵育苗(一般采用50孔的育苗穴盘)。播种后采用小拱棚+塑料大棚进行保温,以利于早出苗。5苗期加强管理经过催芽后的菜豆播种后一般4~7天就会出苗。因早春气温极不稳定,种子出苗后要加强温度管理。晴天要进行中午小拱棚通风降温,14:00以后要及时关棚保温。如遇长期阴雨天,在中午时也要适当的通风降湿,以减轻病害的发生,同时可以用75%敌磺钠50g对水25~40kg喷施1~2次。6整地、施足基肥整地时667m2施腐熟有机肥1000~1500kg或腐熟鸡粪150~200kg、三元复合肥50kg,充分拌匀作畦,一般畦面宽1.2m,作成龟背形,沟宽0.4m左右,这样有利于排水、通风透光、采摘。7适时移栽当幼苗长出1~2片复叶,苗高6~7cm时,选择冷尾暖头的晴天进行移栽。移栽前炼苗3~5天,炼苗时白天大棚两头通风,棚内小拱棚膜全部揭开,夜间关上大棚两头。开穴移栽,每畦栽2行,每穴栽3株,株距0.3m左右。移栽时667m2穴施钙镁磷肥20~25kg,苗栽深度与基质土齐平为宜。移栽后用2%尿素或三元复合肥液滴根,让苗的根系与泥土充分接触,以利于成活。8移栽后的苗期管理菜豆移栽后要做到精心管理。移栽后到搭架引蔓这段时间主要是做好保温防冻、防高温烧苗等。移栽后及时铺上黑色地膜(黑色地膜比白色地膜保温、防杂草效果好),盖上小拱棚,塑料薄膜四周压土严密防止冷空气侵入,导致低温冻苗。长期阴雨天时要在中午时适当的两头通风,降低棚中的空气湿度,减轻病害发生。晴天棚内温度高于35℃时要两头放风。9适时搭架、提蔓早春大棚种植菜豆的搭架、提蔓时间要稍晚于露地栽培,当蔓与蔓之间开始绕结时进行搭架、提蔓。一般用直径2cm左右,长度2.5m左右的竹竿作为支架。支竿与支竿之间3/4处交叉绑扎。支架与支架的交叉处横放一根竹竿,增加支架的牢固性。支架搭好后要及时提蔓,以便植株藤蔓及时爬竿,有利于植株健壮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10及时采摘大棚菜豆早熟栽培的一切措施都是围绕一个目的,即早采摘来提高经济收入。一般开花后10天就可采摘鲜荚;这个时期采摘的原则是:宜早不宜迟。中、后期一般开花后15天就可采摘鲜荚;这个时期采摘的原则是:适时、及时采摘。11及时通风、揭膜随着气温不断升高,采用大棚两头通风、四周裙膜揭开、全棚揭膜的方式来调节温度。把棚内的温度控制在35℃以下。12注意摘除基部老叶和顶芽适时摘除基部的老叶,看生长势摘除顶芽。当菜豆采摘到主蔓的3/4时,中下部的叶片开始老化,应及时摘除,以免消耗养分、影响通风透光及孳生病虫害,同时以免影响基部侧蔓的形成、潜伏芽和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