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犯罪.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8.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预防青少年犯罪.ppt

预防青少年犯罪.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青少年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家庭的幸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祖国的明天。但是,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还很突出,令人关注。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不仅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巨大的悔恨,也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青少年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毛主席: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邓小平同志提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中小学生个人因素主要包括:要求学生日常应该做到:学生应当承担的责任违法行为:人生AB剧小明偷拿同学文具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吗?A:是B:不是小明可以把钱拿走吗?A:可以B:不可以小明上两次是什么行为?在一次偷窃时被人发现,将人刺成重伤,。法院会根据小明的申诉减轻处罚吗?A:会B:不会法院为何核实小明的年龄后,减轻了对小明的处罚已满16周岁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偷窃是比较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很大危害性。首先,只要是偷窃(哪怕只偷了一分钱、一支铅笔或一张纸),就是对他人财产所有权的不尊重和侵犯,是一种侵权行为。其次,偷窃还能使人产生不劳而获的心理,进而使人养成懒惰习性和贪欲,形成习惯后,小偷小摸就有可能变成大盗。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偷窃”列为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偷窃少量公私财物的,要受到拘留、警告或罚款的处罚;如果偷的财物数额较大,就构成了盗窃罪,要受到《刑法》的追究。学生打架了怎么办我们平时应怎么和同学相处呢?打架了会有什么后果呢?课间十分钟应干什么、不能么?1、抢劫为圆“金钱梦”小明、洋洋因嫌父母给的零花钱少,便产生抢劫歹念,一天他们拿着棍棒、钳子等作案工具,于深夜窜至邻居家,抢得现金、手机等,共计人民币8000元,被公安局抓获后判处有期徒刑5年。2、沉迷网吧成瘾,疯狂盗窃被捉豆豆和朋友因玩游戏机成瘾且无没钱,先后10次盗窃游戏厅游戏机部件等变卖后又继续沉溺于游戏机前,现已被查获归案。4、小时偷针,长大偷牛案犯小武,从小有小偷小摸不良习气,父母对其疼爱有加,对其错误行为不但不予及时纠正,而且一味地坦护,致使其终因屡次盗窃被判刑入狱。5、童心好奇酿火灾少年犯小王,14岁,六年级学生。一天小王到同学家玩,对同学家中一种自燃式打火机非常好奇,于是将打火机置于床底,引起火灾,造成经济损失十余万元。6、帮人“教训”进牢房案犯小林,15岁,为帮朋友“教训”同校学生张某,放学时将张某拦住,对其实施殴打后强行将张某带至荒山,后张某死亡。7、从“被害”到“被告”学生王某,14岁,在无顾遭受杜某等数人多次殴打后,没有采取正当的法律手段保护自己,而是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杜某捅成重伤,等待他的将法律的严惩。8、交友不善,误入歧途学生刘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无业人员杨某等人结识,后在杨某的唆使下,与杨某等人共同盗窃自行车10余辆,现被查获。9、模仿犯罪,以身试法案犯王某,在观看了一场警匪片后,产生“考验”警察破案能力的冲动,模仿剧中的情节,采取暴力手段将其婶婶杀害并伪造现场后逃跑,现在已受到法律的严惩。10、自暴自弃,身陷泥潭少年曹某,因其父曾被判刑入狱,继而产生自悲心理,自暴自弃,整日与社会上一些无业人员混在一起,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青少年如何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明辨是非告诉孩子们应该怎么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从身边做起。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要从小做起,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到明事理、辩是非,“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大家也要谨防来自别人对你的伤害,下面给同学们提几点建议:1、珍惜学习机会。要坚持在校学习。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2、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音像制品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3、谨慎交朋友。未成年人要做到尊师敬长,团结爱护同学,谨慎交往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4、切莫虚荣攀比。未成年人要克服虚荣、攀比心理,说话要谨慎,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5、增强防范意识。要保持必要的警惕性。单独回家的孩子,在进家门前要注意观察,不给坏人以可乘之机;独自在家的孩子,不要随便打开家门;在放学路上,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6、掌握自救本领。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然后学会善于求助求救成年人,不蛮干,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老师的权利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