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评论:进口豪华车究竟有无暴利?2013年08月16日10:28来源:国际商报分析表明,进口车售价高,主要是进口环节高税收和其他高昂成本造成的。很多量产进口豪华车的厂商指导价实际上就是个名义价格,不要说暴利,经销商迫于资金压力没有哪个敢坚守这个价格的,而且也卖不出去。而从需求角度看,进口豪华车价格从来就不是国家发改委负责查处的“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价格扭曲行为”。近日,有关进口车暴利(主要指豪华车)的话题再度成为媒体热点。但相关报道并无新的内容,在分析其高价格的成因时,矛头所指依旧是跨国车企的“恶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抬高对华出口价格,控制配件供货渠道,限定经销商最低售价和禁止异地销售;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则为跨国车企在国内的进口车总经销商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甚至是进口车暴利的“帮凶”。因此焦点问题也和历次对进口车暴利的声讨一样汇集为两点:一是呼吁有关部门对跨国车企进行反垄断调查,依据是《反垄断法》第十四条(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价格垄断协议);二是《办法》必须做出修改。有关第一个问题,如果跨国车企涉嫌进口车价格垄断,它就属于国家发改委负责调查的“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价格扭曲行为”的范围,也是《反垄断法》严格约束的“纵向垄断”,亦即某一行业的企业上下游垄断行为。可耐人寻味的是,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局有关负责人针对跨国车企涉嫌垄断做了严厉表态,之后就没下文了。有关第二个问题,在业界的压力之下,有传闻说《办法》2009年就修订完毕,只是至今还未取代旧的版本。媒体援引有关部门的说法是:主要是考虑到“维护市场秩序的复杂性”。根据记者对进口车市场的长期关注,跨国车企涉嫌纵向垄断的问题应该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做分析。进口环节税构成进口车主要成本对比国内外汽车网站,同一进口车型在国内的售价确实要高出不少,越是豪华车价差越大。而国内进口豪华车动辄降价几十万上百万元,令人很自然的怀疑在其背后一定存在暴利。其实,只要对进口汽车成本、目前国内豪华车盈利状况、以及整个汽车行业情况有个大致了解,就会厘清其中的问题所在。其一,进口环节税在进口车成本中占有相当比重,包括进口关税(25%),消费税(1.5L~2.0L[含]税率3%,2.0L~2.5L[含]税率9%,2.5%L~3.0L[含]税率12%,3.0L~4.0L[含]税率25%,4.0L以上40%),增值税(到岸价+关税+消费税×17%);仅此一块,按最低一档排量计算,也要占到终端车价的40%,按3.0L以上排量计算则翻倍都不止了。其他构成终端车价的费用和成本也都不是小数目:通关、商检、运输、银行、选装件进口环节税、其他非关税费用、经销商4S店建店成本和日常运营(主要是人工成本)、经销商利润、国内税收,等等。其中,中国的物流成本比发达国家平均高出30%,豪华车的4S店建店成本通常都是上亿人民币的投入。因此,进口车售价高主要是高税收造成的,而这最大的一块实际上是政府拿走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同一款进口豪华车,在美国和中国的税收和市场环境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价差就是最好的解释,就像今天几乎所有的大众消费品(包括食品和服装)一样,两国的价格都是倒挂的,这是极其荒唐的,也是我们必须忍受的。其二,除了那些天价超豪华车(进口环节税更高,利润也相对高),很多量产进口豪华车的厂商指导价实际上就是个名义价格,不要说暴利,经销商迫于资金压力没有哪个敢坚守这个价格的,而且也卖不出去(除了极个别的短期加价销售的车型)。去年年底曝出的宝马宝泽行欠薪门事件,就是因为宝马为追求销量不惜亏本销售的结果,其中,进口7系的大幅降价导致经销商大面积亏损——他们本来寄望于厂家承诺的年底返点,但最后也没拿到。宝马中国内部人士说,公司高层人事调整就与此有关。据记者掌握的情况,去年奔驰的进口车亏损也非常严重,连奔驰最强势的经销商利星行都首次出现了亏损;同年只有奥迪进口车的成本和利润是持平的。更能说明问题是沃尔沃:在国产车型迟迟不能推出的情况下,沃尔沃的进口车型是比照合资竞争车型定价的,只需看一下沃尔沃60系的厂商指导价,就知道进口豪华车的一般盈利情况了。其三,目前世界汽车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为7%。2012年,奔驰、宝马、奥迪公布的销售利润率分别为7.1%、10.9%、11%。其他量产品牌公布的销售利润率分别为:丰田2.5%~4%、通用3%~4%、大众6.0%,现代9.99%,福特的税前利润率为5.9%。同年销售利润率最高的是中国的长城汽车,为15.85%。由此可见,仅以进口豪华车在国内的厂商指导价断定进口车暴利、甚至认为汽车行业暴利是毫无根据的。从需求角度看进口豪华车价格从需求角度讲,不管进口豪华车的价格多么离谱,在国内就是有人买单,尤其是那些公认的豪华品牌。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