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突破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ppt
上传人:努力****骞北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9-2020学年新突破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ppt

2019-2020学年新突破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第九单元第4课戊戌政变.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4课戊戌政变本课主要介绍戊戌变法的结果和影响,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1.新旧势力斗争的表现及结果。2.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4.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一、新旧势力的交锋1.代表人物(1)旧势力:以__________为首。(2)新势力:以________为首。2.交锋举措(1)旧势力①慈禧太后解除________的军机大臣职务。②任命亲信______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③大部分官员对新政抵制。④荣禄等人密谋由__________训政,结束光绪帝主政、扑灭新政。(2)新势力①________革去礼部两名尚书及四名侍郎的职务。②任命谭嗣同等为“__________”。③拉拢________,却不识其真面目。④游说_______支持,没有结果。[思维点击]1.诏令废除八股后,大学士刚毅立即跳出来反对,说:“此乃祖制,不可轻废,请下部议。”光绪帝明确回答:“部臣据旧例以议新政,惟有驳之而已,吾意已决,何议为?”刚毅并不示弱,仍说:“此事重大,行之数百年,不可遂废,请上细思。”光绪帝愤怒至极,厉声喝道:“你难道想阻挠我吗?”刚毅这才无话可说。请回答:(1)材料中大学士刚毅对变法持什么态度?为什么?(2)这说明改革具有什么特点?提示:(1)反对变法。变法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2)改革道路艰难、曲折,改革不是一帆风顺。二、百日维新的失败1.导火线(1)光绪帝受到慈禧太后训斥,召见杨锐等人商议对策,授以密谕。(2)谭嗣同带密谕夜访袁世凯。(3)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2.经过(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和守旧势力发动政变,宣布“__________”,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2)慈禧太后下令逮捕___________及其他维新派分子。28日,谭嗣同等人被杀,史称“___________”。(3)政变后,除了____________被保留之外,其余新政措施全被废除。3.结果:“百日维新”宣告失败。[思维点击]2.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休止符”……请回答:(1)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是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中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用“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提示:(1)维新变法运动。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2)戊戌变法使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使变革成为不可遏止的思想潮流,中国的近代化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止步。三、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1.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维新派势力弱小,______________强大。(2)主观原因①既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__________。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________和极少数帝党官僚,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2.失败教训:在当时的中国,__________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漫长而又坎坷的。3.历史意义(1)是一场__________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__________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2)是资产阶级变革__________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实行资产阶级____________,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3)是近代中国一次__________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4)留下的许多遗产成为__________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深化认知]维新变法运动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它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给沉闷的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客观上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网络构建]探究一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史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雷颐史料二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萧功秦史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李喜所史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1)依据史料一、史料二、史料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并结合所学任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