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记叙文理论知识.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一记叙文理论知识.doc

初一记叙文理论知识.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记叙文考试考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解决考点一二三教学重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教学难点:相关题型的解答方法及技巧课时:2节教学过程考点一:内容及中心的概括。掌握概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考点二:表达方式的考查。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考点三:表现手法。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解决考点四五六教学重点:含义作用题,修辞手法的作用教学难点:这类题的答题技巧考点四:含义作用题型。包括:1了解人称的作用,再根据具体内容答题;2了解文段或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1.)若句子在开头:总括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引起兴趣,交代背景等。(2.)若句子在文中:承上启下,照应上下文等。(3)若句子在结尾: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3对重点句子的品析;抓住语句中重点词语进行整体分析,联系上下文。4记叙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点明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者深化主题,使文章的感情升华,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5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都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考点五: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考点六:重点词语的用法(体味和推敲主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1词语妙用答题要点:(1)解释词语的语境义;(2)点明词语的表达作用;(3)体现词语的准确性和或生动性2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