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国水资源公报.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09中国水资源公报.doc

2009中国水资源公报.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水利部公报2010.4公告公报200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一、综述2009年,全国平均降水量591.1mm,折合降水总量为55965.5亿m,比常年值少8.0%。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5.2亿m,比常年值少13.4%;地下水资源量7267.0亿m3,比常年值少9.9%;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1055.0亿m3,水资源总量24180.2亿m,比常年值少12.7%。2009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54.9亿m;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为5193.3亿m,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1090.7亿m;全国入海水量为13960.9亿m,比2008年减少2140.5亿m。2009年,全国515座大型水库和3006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比年初减少346.2亿m3。北方平原地下水开采区年末浅层地下水储存量比年初减少16.6亿m3。2009年,全国总供水量和总用水量均为5965.2亿m。在供水量中,地表水源占81.1%,地下水源占18.4%,其他水源占0.5%;在用水量中,生活用水占12.6%,工业用水占23.3%,农业用水占62.4%;生态环境补水(仅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占1.7%。全国用水消耗总量3155.0亿m3,耗水率(消耗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为53%。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768亿t(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2009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48m,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为178m。农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为431m,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为103m,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含公共用水)为212L/d,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73L/d。按可比价计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08年减少7%和8%。2009年,对全国16.1万km河流进行水质状况评价,全年I~Ⅲ类水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58.9%,3333333333333与2008年基本持平。对305个省界断面进行水质评价,全年水质为Ⅰ~Ⅲ类的断面占评价断面总数的46.6%。对71个湖泊和411座水库进行水质状况评价,全年水质达到I~Ⅲ类标准的湖泊和水库分别占58.4%和81.2%;对71个湖泊和394座水库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其中64.8%的湖泊和28.2%的水库呈富营养状态。对3411个水功能区进行了水质达标评价,全年达标率为47.4%。2009年,我国气候异常,一些地区降雨之多、台风之强、旱情之重为历史罕见。旱情来得早、去得晚,范围广、影响大,特别是冬麦主产区年初的冬春连旱,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东部的夏伏旱,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和西南局部的秋冬连旱,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全年有9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发生强风、暴雨、高潮同时出现的最不利形势。受多次大范围、高强度降雨过程影响,全国有210多条河流相继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超前部署,科学决策,精心调度,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广大军民奋力抗灾救灾,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洪涝干旱台风灾害损失。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国家把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领域。各级水利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保持了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扩大内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强力推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三大任务,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加快解决;为应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不高、水污染严重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一说明:1.《中国水资源公报2009》中涉及的全国性数据是现有设施监测统计分析结果,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2.《中国水资源公报2009》中涉及的水文常年值是指多年平均值,全国统一采用1956~2000年系列的平均值。__公告公报水利部公报2010.4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创近年来新开工大型水利工程数量历史新高;水利法制建设稳步推进,依法治水、科学管水能力不断提升。水利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东、中、西部地区划分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市),其中海南和青海偏多程度约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2个省(自治区),其中北京和云南偏少约25%。2009年各省级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