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pdf

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六年级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区县、学校、姓名、考试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位置。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涂黑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4.保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5.评分以答题卡上的答案为依据。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李冰造堰,利泽全川è()水害霍去病长途奔袭,大破匈奴戚继光练兵排阵,扫除倭患。qì()至近现代,更有无数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复兴建立不朽功勋。他们的事迹载入了史册,。1.给加点字注拼音及根据拼音写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遏wò迄zài.B扼wěi讫zǎiC.遏wěi迄zǎiD.扼wò迄zài2.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后人代代传颂.后B人代代传承C.被后人代代传颂D.被后人代代传承3.文段中处应使用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句号B.逗号C.分号D.冒号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2024年淄博玉黛湖花灯会以“穿越千年·点亮盛世”为主题,60余组璀璨花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B.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C.虽然屡遭退稿,但她锲而不舍,仍然坚持写稿投稿,终于,文章陆续发表。D.在醉酒被拘事件后,他恍然大悟,痛改前非,结束了醉生梦死的日子,开启了发愤图强的新途。5.2016央视猴年春晚开场,主持人给全国人民送上了五副春联,其中一副的上联是“蓝天日丽,九州千里秀”,与之相对应的下联应该是(2分)A.紫气东来,三秦织彩梦B.碧海春融,两岸一家亲C.古都西望,一路展宏图D.大地春回,草原锦绣天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诗歌取材于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B.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常说的“颜筋柳骨”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硬瘦挺拔,刚劲有力。C.“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古稀之年”“花甲之年”是按照年岁由小及大排列的。D.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是阿西莫夫。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7分)7.默写填空(10分)(1)少小离家老大回,。(《回乡偶书(其一)》)(2),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3)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迢迢牵牛星》)(4)谁言寸草心,。(《游子吟》)(5)在诗人眼中,万事皆可入诗。节日可入诗,“,”用疑问语气抒发了诗人王建中秋之夜对友人的思念;访友可入诗,“,”描写了诗人孟浩然与友人畅谈农事的欢快;岩中翠竹可入诗,诗人郑燮用“,任尔东西南北风”咏赞了其面对风吹雨打仍傲然挺立的品质。8.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A.前两句写寒食节之际,春天的大街小巷落红无数、风吹柳丝的迷人风光。“春城”在这里泛指城镇。B.后两句从白天转入夜晚,写寒食节皇宫内走马传烛的景象。C.第三句中的“传蜡烛”,是写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享有特权,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D.诗中“飞”“斜”“传”“散”四个动词运用精当,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画面感。9.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4分)【甲】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其日中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①能讽诵②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③,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俟:等到。②讽诵:背诵。③强志:记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