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温馨提示: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3分)学校拟开展“与书相逢,阅见美好”活动,小语写了一段读书心得,请帮他推敲完善。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难以想象的惊涛hài浪,锤炼出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尤其是近代以来,在民族危亡的严峻时刻,铁骨铮铮的中国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在国民党白色恐怖肆虐之际,中国共产党人以坚zhēn不屈的气节,诠释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当美帝国主义在中朝边境武力挑衅之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唱着振聋发聩的战歌,越过关山险隘,-打破了美国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我们应该明白:现在的美好生活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无数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敢想敢拼换来的,因为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不断奋斗。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必须发扬和继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跃马扬鞭,一路向前。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拼音。(4分)惊涛hài浪坚zhēn不屈前仆后继关山险隘2.第一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严峻B.可歌可泣C.挑衅D.振聋发聩3.第二段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写出正确的句子。(2分)4.请从提供的词汇中拼接组合,把班级读书角书柜上的对联补充完整。(3分)短语:君品千万卷阅千卷长新知藏书如兰刚正对联:书香绕梁随思绪飘万里①5.读下面语段,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充完整。(8分)读书能让人欣赏巾帼风采。“①,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②。”(《木兰诗》)征途遥远,边塞苦寒,但木兰保家卫国热血沸腾。读书能让人陶冶性情,让人远离喧嚣。《竹里馆》中“③,④”,王维将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读书能让人体悟乡愁。“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中⑥回望长安,想到长路漫漫、亲人远隔,不禁汩雨滂沱。《春夜洛城闻笛》中“、③”,李白在深夜闻曲思乡。6、小文同学读了《海底两万里》说:“我觉得尼摩船长是一个、圆形人物`,在他身上有多重性格。“请你阅读以下知识卡片内容,结合名著内容为小文写一个发育稿。100字左右。(4分)【知识卡片】图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这类人物在小说中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这类人物的特点是性格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给读者一种多侧面、立体可感的印象,往往能够带来心灵的震动。第二部分阅读与欣赏(37分)(一)阅读文本,完成7—10题(14分)莫愁湖遇雨姜德明①七年前,我到过莫愁湖。②乘公共汽车在水西门下车,冒雨跨上石桥,我觉得已经置身在莫愁湖了。说是莫愁,可是一接近它,便隐隐约约地闪过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尤其是雨中访莫愁湖,更平添了一层淡淡的哀愁。③我爱莫愁湖的有点萧疏的气氛,游人不多,四处都很幽静,山水也极少人工雕琢的痕迹。偌大的湖面正在风雨里轻轻地飘摇,我坐在廊下,痴痴地【甲】望着湖上的风雨。④胜棋楼的门楼紧闭着,既不能上楼观景,也不能进去躲雨,更没有人来指点这是明太祖和功臣徐达下棋的地方。⑤莫愁,莫愁,残雾愁云的天气,焉能令人不愁?⑥游廊尽头一个僻静的角落,有一位老人正独坐拉胡琴,他好像是拉给湖水听的。他有气无力地在拉《夜沉沉》的曲调。我想一见那老人的面容,他埋首琴中,只能见到他瘦弱的背影。他是本来就没有力气呢,还是怕人听得真切,故意轻拉细吟?那琴声几乎有些嘶哑【乙】了……⑦这一次,我重访莫愁湖,虽然父详且干由,川是气概与前次又不相同。⑧胜棋楼打开了,可以上楼。焚愁女仍在雨中伫立,没得地片玩剔汤,分外诉绕、切都适意。⑩最得意的是我看到了莫愁湖满湖的荷花。花快步开了,荷叶已纷把扩不湖面边盖,不见一丝水而。雨打荷叶,那声响足幽远而神似的。折叶上还有小鸟,正在“哗坎一靳聊冷玉似的小雨珠。湖畔有一只舟置多时的木扑,舱底满足浮弹,以长的荷叶几乎叫木舟潮起【丙】。那真是一个幽深荫凉的所在。⑩我又坐在廊下躲雨看湖水,不,这一次应该说足看街叶了。风吹过,街叶在摇摆,叶面上颗颗珠玉便洒在低矮的荷叶上。一旦底下低矮的荷叶也承受不住那细碎的珠玉时,宛如绿色的地毯的湖面便承受了这一切。我觉得这間直是一幅国山,也许有哪位大师首经描画过这意境吧。①正当我在雨中遐想【丁】的时候,一位老者一手捉着雨伞,一手捉着胡琴,坐在了我的旁边。⑬我蓦地一惊,怎么,莫非这是七年前,我在这里碰见的拉《夜沉沉》的那位老者?一种好奇心促使我主动去问他:“请问,湖对面那个亭子可以过去吗?”奇怪的是他说的竟是一口北京话。⑬“您在南京住了多年了吧?“我问。❸老人笑了,回答说:“不,我是头一回到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