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7短文两篇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27短文两篇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27短文两篇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7短文两篇【备课组中心发言纪要】一、教材分析两篇短文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第六单元全是古代诗文,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篇章,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积累文化常识。《答谢中书书》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全文仅用了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反映了作者陶弘景娱情山水的思想。《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二、授课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品味优美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3.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二)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2.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教法)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的要求,将朗读,背诵课文结合到对文章的赏析当中,在感受文章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达到感知知识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1)设置疑问,放弃权威思想,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2)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允许学生自我思考和得出结论。(3)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品味优美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3.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2.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2课时新课讲解内容第一课时《答谢中书书》一、导入新课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请同学们搜索自己的记忆库,背诵一些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文。(《望岳》、《沁园春雪》、《与朱元思书》、《湖心亭看雪》等)今天我们又将一起欣赏一篇六朝山水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二、课前预习利用5分钟时间,自主预习,要求结合注释,先疏通课文内容,理解文意。三、资料助读(一)“书”文体《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征的一封回信。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意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参考《中国尺牍文学史》序,詹福瑞)。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二)作者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江宁县)人。齐高帝曾经召陶弘景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像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四、朗读课文(一)指导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二)学生自由朗读,齐读五、释词、翻译(一)重点字词意思山川之(的)美,古来共(共同)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交相辉映)。青林翠竹,四时(四季。时,古今异义,古义:季节;今义:时间)俱(都)备。晓雾将歇(古今异义,古义:消散;今义: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