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doc

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一、选择题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位于哪一流域?()A.黄河B.长江C.淮河D.渭河2、人与动物的最根本区别是()A.语言产生B.群居生活C.使用工具D.制造工具3、我国很早出现了原始农耕,最早出现的农作物是()A水稻、小麦B粟、水稻C玉米、水稻D玉米、小麦4、在现代发掘的战国时期的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农具,从制作材料上分析,这些农具应该是()A石制农具B木制农具C青铜农具D铁制农具5、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得到爵位和田宅,最好的方法是()A不隐瞒犯法行为B合法经商致富C当兵立军功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6、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是()A孔子B庄子C孟子D韩非子7、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A统一全国B加强思想控制C压制儒家思想D发展秦国文化8、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里秦的“政制”主要是指()A封建等级制B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D分封制9、“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里的“秦王”是指()A秦孝公B秦始皇C秦二世D商鞅10、如果某位学者要查阅秦朝北伐匈奴的有关史实,应该查阅下列人物中的()A李斯B蒙恬C淳于越D白起11、公元纪年法是世界上通用的纪年法,我国历史上跨越公元前后的朝代是()A夏朝B秦朝C西汉D东汉12、如果你是汉武帝时期的学生,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儒家教育,必须到()A长安B洛阳C咸阳D开封13、汉武帝和汉明帝的相同的功绩是()A反击匈奴B治理黄河C提倡节俭D弘扬佛法14、如果你生活在西汉的都城长安,应该到哪里去买东西?()A“市”B“坊”C“商场”D“超市”15、汉武帝时期,一个人在酒店喝完酒付钱,他使用的应该是()A圆形方孔钱B刀形币C五铢钱D银元16、汉武帝时期能够击败匈奴的主要原因是()A匈奴分裂B国力强盛C其他少数民族的支持D匈奴衰落17、某部电影中有以下几组镜头,你认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秦始皇在和大臣谈论佛教B汉明帝在和高僧研究佛经条文C汉高祖下诏兴建寺庙D秦二世将几个谋反的和尚处死18、西晋时期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各民族的迁徙和交流B南方地区的初步开发C特权地主势力的衰落D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三国归晋,请你按照灭亡的顺序排列三国()A魏蜀吴B蜀魏吴C吴魏蜀D蜀吴魏20、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始于()A西汉末年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西晋时期21、在三国两晋南北时期,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①曹魏②前秦③北魏④北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泪沾裳”出自()A《缀书》B《齐民要术》C《三国志》D《水经注》23、“遒媚劲健,绝代更无”形容的是()A《兰亭序》B《女史箴图》C《洛神赋图》D魏碑书法24、被少数民族政权重用为丞相的汉人是()A诸葛亮B曹操C王猛D李斯2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适应民族融合的趋势B增加财政收入C巩固鲜卑政权的统治D学习汉族的文化选择题答案: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0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______________________16----20_______________21---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非选择题26.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2)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4分)(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它设置的职能和意义分别是什么?(4分)27.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是指什么人?(2分)(2)秦皇最伟大功绩是什么?(1分)(3)秦皇采取了什么首创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分)(4)秦皇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全国经济交流和文化发展?(2分)(5)如何看待秦皇的焚书坑儒?(1分)(6)汉武为什么能够对匈奴族用兵,彻底解决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2分)(7)汉武为了彻底治理哪条河流,带朝廷官员亲赴现场治理?(1分)28.“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1分)[2]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