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一).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足石刻(一).doc

大足石刻(一).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足石刻传说写在前面四川省大足县,是闻名中外的“石刻之乡”。有唐宋摩崖石雕四十多处,共五万余尊,雕刻精美,技艺高超,堪称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灿明珠是民间艺术家们的伟大创造。在大足石刻中,一部分石像是按照宗教经典雕刻的,有许多造像及组雕,系根据民间传说故事刻成。后来,人民群众围绕精美的石刻有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故事与石刻相互依托,相映成趣。有的歌颂艺术创造的艰辛;有的赞美民间艺人的聪慧;有的鞭挞剥削阶级代表人物的丑恶;有的称赞劳动人民品德的高尚。惩恶扬善,警世摄奸,源远流长,世代相传,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目录1·石刻之乡为啥叫大足2·倒塔和北塔3·吹笛女4·神牛5·养鸡女6·宁王题匾7·观音下龙宫8·护法神虎9·龙王借雨10·神船11·妖龙化石龙石刻之乡为啥叫大足石刻之乡大足县,原是昌州属地,为什么会取名大足县呢?传说,昌州府官向朝廷呈报,该地物产丰富,大丰大足,物博地大,人口众多,必须建县;还因有一双出名的大石脚印,脚者足也,一语双关,故定名为大足县。皇帝看了呈报,不知大足到底出产些什么?又有多大一双石足印?于是,派了一个钦差大臣来大足视察定县名。钦差大臣来一看,四处森林莽莽,一片荒凉,百姓四处流落,逃荒要饭。钦差大臣大怒,对昌州府官大发脾气;“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亲眼看到这荒凉情景,什么人口众多,出产丰富呀,简直是欺骗朝廷,该当何罪?”“禀告大臣,这里确实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稻谷、高粱、包谷、红苕、小麦什么都出产呀。”昌州府官说:“我那是三年前的呈报呀,如今,由于地方军阀混战,百姓逃散,土地才荒芜的。”钦差大臣不想再听,又登上龙岗山(北山),看见北塔上有一个不足尺长的小脚印,非常生气,指骂昌州府官:“这明明是一个小脚印,你向朝廷申报有一双出名的大脚印,简直乱弹琴,讲假话的人能做官吗?”他回朝廷向皇帝呈奏,革除了昌州府官的职务,决定不再建县。昌州府官不服气,跑到京城向皇帝告状,皇帝感到奇怪,钦差大臣是自己最信任的人,亲自巡视,难道还有假。他把钦差大臣叫到庭上对质,两人争执不休。皇帝很为难,感到事关重大,他只好随钦差大臣一起来到昌州。这年,因军阀混战已经结束,百姓回故地安居乐业,庄稼茂盛,五谷丰登。皇帝看了很高兴的说:“没错,真是大丰大足呀!”“皇上,一年前可不是这样的呀。”钦差大臣不服的说。“我亲眼得见,你还要争辩?”皇帝生气说。昌州府官说:“是的,情况经常都在变化啊。”皇帝到了宝顶,看见佛祖池中有一双五尺长的大石脚印,分外惊奇的说:“太大了,真是天下少见。”钦差大臣听了不服气,说:“我看见的是北塔上的那个小脚印。”皇帝问:“你为什么只看小脚印,不看大脚印呀?”钦差大臣默然不吭声了。昌州府官禀奏皇帝:“此地确实出产丰富,大丰大足,又有大足印,一语双关,就定名为大足县吧。”皇帝笑了:“好,真有意思,大足县这个名字很美。”他吩咐钦差大臣说:“我俩都有错,还是昌州府官正确,尔后巡视可要全面自细,不可片面作出决定呀。”钦差大臣很惭愧,恢复了昌州府官的职务,大足县命也就这样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