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江南春》教学设计《江南春》教学设计(精选12篇)《江南春》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学校春天的美景,(小花园、植物园、苗苗常青园)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教学重难点:用自己的话描述校园的美景。教学准备:自由游览、观赏各园的景色。一、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春晓》、《咏柳》等。二、学习古诗《江南春》1、板书课题《江南春》2、解题: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3、学习生字词(1)自己读(2)注意字的写法:(莺、旗)(3)需要理解的词语酒旗:挂在酒店门前做招牌的一面小旗4、朗读诗句根据注释说上面讲的词语的意思,试着讲讲诗的大意。(1)请三四位同学读诗后,再各自朗读。闭上眼睛,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色,让头脑中产生画面。(2)根据诗句,说说看到的景物。在江南一带,到处可以听到莺的啼叫。百花开放、山青水绿,在邻近水边的村镇酒家的酒幔子在风中飘扬。南朝的各代皇帝所建许多寺庙。佛寺中的这亭台楼阁在蒙蒙的春雨中留着。5、体会诗句描写的意境(1)那些景物写江南的春天?黄莺啼叫,百花争艳,青山绿水,依山*水的小镇,迎风飘扬的酒旗。(2)写出了什么特点?江南景色的秀丽。6、指导朗读(标出句逗的停顿)见书本7、巩固练习(1)同桌互相朗读试背,并说说诗意。(2)请一两位同学说说诗意后,让大家补充。(3)抄写两遍古诗。《江南春》教学设计篇2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师出示几张镜山广场的春景图,请同学们仔细看看,猜测一下照片拍摄的季节,并且告知是从哪些细节判断出来的。(生:花红柳绿、阳光明媚、柳条发芽等等可以判断出是在春天拍摄的,而且从假山、玻璃尖塔等也可以判断出是县城的镜山广场)2、师:镜山是江南的一处风景,长江以南大片的地区,我们经常用两个字来定义它,叫“江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关于江南的春天的古诗。请大家小声地快速地课本上的内容。读上面的诗,读上面的作者介绍,读上面注释。(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评析:精心采用学生故乡景物创设情境,引导其理解“江南”及其景色的特点,入情入境,且直观,亲切,简洁。二、学会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1、师:请学生回馈,通过阅读了解到了些什么内容?生:我知道了在公元420到589年的南朝建立了许多,建立了大批佛教寺院。生:我还知道了南朝一共有四个朝代,是宋齐梁陈。……2、师:同学从资料当中知道了很多小知识,这些知识点和本诗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同学们刚才说到的都是和这首诗有关系的一些背景资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3、生齐读《江南春》。评析:《江南春》词句浅显,执教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纸媒和注释,让其自读,而不是逐句解释,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引导学生交流读懂的背景信息,则能及时了解学生自学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得到自己学习的机会,而不单单成为课堂的配角。4、师:老师也来读读,请同学们听听老师读得和你们的有什么区别?5、师朗读本诗。6、生自由发表看法。(生:有快有慢、有轻有重,断句也有所不同……)师生总结:朗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同时还因为平仄的不同要有快有慢、有轻有重。我们今天学习的古诗,也叫格律诗。它在声音上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它必须按照一定的格式来写。在古诗当中,我们把现在普通话里的第一声和第二声称之为“平声”,它们比较舒展、平缓,当然也有极个别的第一声和第二声的字,发生变化,这个我们暂时不讲。那么第三声和第四声的字,叫“仄声”(板书)。它比较短促、有力,读得快一点。在我们停顿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第二个字、第四个字、第六个字(板书)如果它们是平声,我们要读得长一些,如果这二、四、六位置上的字是仄声,我们读得短一些。7、8、师带读,并逐字逐句的请同学来尝试读一读,适时鼓励和表扬他们。9、熟读后,教师配乐有感情朗诵古诗。学生集体配乐朗诵。评析:不讲平仄的古诗教学不是真正的古诗教学。如何讲解平仄是古诗教学中的难点。执教者启发学生辨析质疑,然后清晰简明地介绍有关概念,接着又细致周到地组织学生模仿、学习、操练。学生从不会到会,教学效果明显。如果前一板块是诗意的情感导入,那么,这里就是语言的形式学习。三、辨析词义体会诗境1、师:同学们,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我们读了这首诗。你从这首诗里,看到哪些景物了?生:我看到了黄莺。生:我看到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生:我看到了靠山而建的城。……2、师依次板书学生所列景物。然后要求学生用一两个句子说说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一个连起来的画面,水面上有许多许多楼台,立在那个烟雨中,景色很美。生:我看到了有一棵大树,上面有好多黄莺在歌唱,好多鲜花衬托着绿叶。评析:梳理景物,学生自然而然地由说词语,到说句子说画面。在叙述过程中,学生内化教师提供的信息,体会诗意,并表达出来。同时,学生也会明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