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材料1.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学语文复习材料1.doc

大学语文复习材料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现代文部分语言的功能与陷阱语言的功能(3方面):第一个功能是实现有用的功能;第二个功能是生发和促进的功能;第三个功能是浪漫的功能。语言的陷阱(6点)言不能达意,文不尽言,言过其实,变成了俗套,狗屎化效应,扼杀我们的创造性,扼杀我们活泼的生机。王蒙演讲特点:外松内紧,亦庄亦谐,思路开阔梵·高的坟茔《梵·高的坟茔》是范曾散文中的杰出之作,曾被选列于1999年全国散文排行榜。梵高取得成功的原因(3点):①梵·高有一颗对艺术,对世界谦卑淡泊的心,一生都沉浸在自己的画作中。②梵·高有着前所未有的艺术感觉,对色彩有着独特的,令人震撼的理解。作者对梵·高敬佩文章特点:文章首尾愤激与直率,中间从容雅致。一直特立独行的猪主题:被他人(甚至包括被自己——当然是按照他人的意识)安排或设置的生活,是不幸的风格:严肃、幽默差不多是继奥威尔著名小说《动物庄园》之后以猪为主题最好的文学作品。天才梦天才的痛苦:在于高度敏锐的感觉能力以及过渡强烈的心里反应。名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张爱玲主要作品:小说集《传奇》、散文集《留言》。是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女性作家之一文章内容: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防身药方的三味药: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文言文部分楚辞·渔父屈原品格高尚、志洁行廉本文用虚拟对白的文学手法,借助与对话表现屈原内心的矛盾冲突。两种矛盾思想:他不能不考虑如何适应这个社会,保全自己;另一方面,从屈原本心说,又无法忍受与恶势力的同流合污。两种人生态度:一个洒落超脱,全身远害;一个坚守信念,宁为玉碎。对渔父意象的理解: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是道家思想的信徒。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作者还刻画出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对话体的形式,表现两种思想认识的尖锐对立:一个洒落超脱,全身远害;一个坚守信念,宁为玉碎。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对塑造屈原来讲,具有对比、衬托的作用。史记·刺客列传以深沉老成的田光,以及樊於期、秦舞阳、高渐离等豪杰义士群像烘托沉毅、豪迈、神勇的荆轲。氛围:白衣送行、易水悲歌的慷慨壮烈,图穷匕见、秦廷一击的惊心动魄秦始皇与荆轲:一方代表了历史发展趋势的残暴势力,一方是代表了反抗强权的人性道义。写作手法:①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人物②欲扬先抑③对比烘托③众星拱月般烘托荆轲,营造出慷慨壮烈的氛围。礼记·大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诗歌部分现象七十二变你认为流行歌曲能否成为经典?为什么?举出三首你最喜欢的流行歌曲歌词,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春江花月夜(七言歌行):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风格:哀而不伤诗人以明月为中心意象,刻画了月下的各种意象,并自然而然地由明月引出宇宙与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理出别恨的感慨。长恨歌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有的把它作政治讽刺诗,有的则认为是歌颂爱情之作。声声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愁情?临江仙这首词充满理趣而又放纵不羁,理由:苏轼的处事态度:苏轼受佛家、儒家、道家三者影响,三者关系结合苏轼生平思想来说明对本词的理解苏轼的人生道路,创作背景苏轼生平:嘉佑元年(1056),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嘉佑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其父苏洵于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初还朝任职。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他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下狱。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元佑元年(1086),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但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元佑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这期间,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进行某些兴革。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佑旧臣,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心境赏析1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上片叙写于东坡豪饮后醉归临皋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