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工艺 杨小林.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鎏金工艺 杨小林.doc

鎏金工艺杨小林.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鎏金工艺杨小林鎏金工艺杨小林(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北京100006)摘要:鎏金工艺要经过金被汞润湿、扩散、涂抹、加温、赶压等多道工序,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曾广泛应用在古代炼丹术中。在我国出土的大量鎏金文物中,其基体以青铜、银质为主。表面鎏金层可分为通体与局部鎏金两部分。关键词:鎏金金汞齐花鎏金通体鎏金SEM1概述鎏金做为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近年来出土的大量鎏金文物也成为佐证。我国的鎏金工艺始于春秋末期,到了汉代鎏金技术已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古埃及在公元3世纪才有了金汞齐用于镀金的记载,而古罗马在公元1世纪才可见金能溶又于水银的记载,日本清水藤太郎在其《日本药物史》中记载,以金汞合金的镀金是公元8世纪从中国传到日本〔1〕。我国出土的鎏金器物基体多为青铜、铜、银。鎏金层又可分为通体鎏金、(河北满城出土的汉代长信宫灯、陕西唐代鎏金天王像等)和局部鎏金两部分。局部鎏金文物,在唐代、辽代出土的银质器物中较为常见,如:一九九二年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出土的辽代金花银摩羯纹碗,其基体为银质,局部錾刻,在錾刻的口沿、底足、碗内中心的花纹处鎏金,一九七零年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蔓草鸳鸯纹银羽觞,该器通体錾刻,除錾刻套珠纹外,器内底蔷薇团花;内壁折枝花、云纹;外壁莲花卷草纹、鸳鸯等纹饰上皆为鎏金以及同时出土的凤鸟纹六曲鎏金银盘中凤鸟处局部鎏金,图1。一九八六年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山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金花银靴,分靴靿、靴面、靴底三部分组成,靴上錾刻的凤鸟、如意云纹处鎏金,图2。局部鎏金的部位多在银器的花纹处,古文献对此类器物称之为“金花银器”,金花银器一般是在银器的局部鎏金俗称“花鎏金”。银白色基体与所錾刻纹饰处的金黄色鎏金层有机的结合,形成鲜明的艺术效果。有关银质器物局部鎏金的记录有,《旧唐书·文宗本记》载:太和二年“敕,应诸道进奉金花银器,并繤组文斜缬杂物,并折充铤银及绫绢”。《安禄山事迹》载,玄宗赐安禄山“金花大银盆二”。《法门寺物帐》有“银进花合”、“银金花盆”等。〔2〕汞在古代广泛的被应用于炼丹术中,古文献中有多处关于汞与硫合成丹砂的记载,如东汉魏伯阳在《参同契》中描述了水银容易挥发,和硫磺化合,在丹鼎中升华后“赫然还为丹”以及晋代葛洪在《抱朴子·金丹篇》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的过程等。汞与金是鎏金汞泥的主要成分。我国古代炼丹家通过大量的实践,将炼丹术分为火法和水法两种,汞与金属形成的汞齐属火法。关于汞与金、银、铜、锡等金属形成汞齐的记载,东汉传籍《神农本草经》中有“水银杀金银”;明代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所述,“镀金法,以汞合金涂银器上,成白色入伙,则汞去而金存,数次即黄。”这些对于鎏金工艺的记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金与汞易于结合生成金汞齐的道理。一九九三年四川绵阳双包山二号西汉木椁墓后室曾出土了一件银白色金属质膏泥状物,质软,用手捏可随意成形,并有固体颗粒存在其中。该物质经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表明:含有大量的汞和金,X衍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银白色膏状物质中含有多种晶体物质有金汞合金Au2Hg、Au6Hg5;银汞合金Ag2Hg3、Ag12Hg0.8、AgHg;铜汞合金CuHg、Cu15Hg11。从上述分析检测结果表明:银白色膏状金属物是金汞合金和液态汞的混合物。〔3〕由此可见,它可能是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件鎏金所用的“金汞齐”膏。金汞齐的合成优于其它金属,由于金的耐蚀性强,表面不易氧化,所以汞对金润湿能力强于许多贱金属,使汞能够选择性地润湿并向其内部扩散。银、铜、锌、锡等金属也能与汞结合生成汞齐,但由于这些金属遇空气后易形成一层氧化膜,这层氧化薄膜阻碍被汞润湿和向金属内部扩散的汞齐过程。银表面在汞齐化过程中形成的致密氧化膜,给银汞齐的制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它贱金属则因表面氧化膜难于去除而不能直接形成汞齐。金汞齐的形成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金被汞润湿,第二阶段汞向金粒中扩散,形成汞和金的化合物,金汞齐化时随着温度的增高,汞的流动性、金的溶解度同时增高,当汞向金粒(片)中扩散时,首先在金的表面生成AuHg2,而后在逐步向金粒(片)深部扩散生成Au2Hg,直至最终生成Au3Hg固体。〔4〕整个汞齐化形成大约需要2小时。金汞齐是银白色糊状混合物,当金汞齐中金的比例小于10%时为液体,12.5%为致密的膏体。根据鎏金工艺的不同要求通常金汞比例为1:7或1:8。在金属器物上鎏金时,涂抹、赶压后,要把金汞齐膏加热至4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