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阳货欲见孔子》有感.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读《阳货欲见孔子》有感.doc

读《阳货欲见孔子》有感.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3读《阳货欲见孔子》有感《阳货欲见孔子》选自《论语·阳货》。文章主要描述了阳货与孔子“遇诸途”的尴尬场面。全文简明扼要的讲述了时间的前因后果。阳货本想拉拢孔子,孔子不搭理他。阳货就耍了一点小手段,利用孔子不在家的时候送给他一只“蒸豚”,迫使孔子不得不回拜他。阳货是大夫,孔子是士。按礼节:“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孟子·滕文公下》孔子当然不甘心,也想趁阳货不在家的时候,虚应故事。不料,“遇诸途”,被讨厌的阳货说了一通,这样的场景能不尴尬吗?我在读了这篇文章后有几点感想。觉得全文到处都充满了智慧的花火。首先,“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从这里来看,仰或是耍了一个小手段,但也不能不说他很聪明,他心里肯定知道孔子不想见他,但是对于他而言拉拢孔子对他而言有很大的好处,所以即使孔子不想见他,他也要想尽办法让孔子与他相见。在经过这些分析之后不难看出,他利用孔子注重礼节的特点,我先送你一只“蒸豚”,你那么注重礼节,你就肯定会来找我,到那时你不见我也得见。这就是阳货的智慧啊,虽然从心理来讲,我觉得他有些卑鄙,但是却不得不佩服他,他很会运用人的心理,这一点在有的方面是很有用的。对于当今社会而言,懂得运用心理是很了不起的,他可以让你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做的很出色。甚至在有的场合先得你很得心应手。在为人处事方面对我们也有很大得帮助,尤其是在社交礼仪上给我们上了一堂课。其次,孔子其实一样就看出了阳货的用意,但是对孔子而言,礼节重于一切。虽然自己很讨厌阳货,但是出于礼貌,他还是决定要回拜阳货,但是又不想与阳货见面,怎么办呢?他便想出了“以牙还牙”的办法,打算用同样的办法来回拜阳货。从这里来看觉得孔子也是在运用心理战术,既然你非让我来见你,那我就在你不在家的时候来拜见,这样我既做到了礼节又不用与你相见,这可谓是一举两得,既不用见你又打消了你想要拉拢我的意图,可以说是明智之举。这就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见招拆招”你怎么做我都会想到办法来应对,这样就不会被你掌控全局了。但是孔子在这里没有想到自己与阳货会“遇诸途”。这一点我个人觉得可能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孔子运气不好,恰好遇到阳货出去又回来;还有一种就是阳货知道孔子会那么做,所以故意出去又回家。我觉得第二种可能性比较大,因为阳货知道孔子不想见他,所以就算要回拜搞不好也会像他那样做,但是如果他不出门的话,可能孔子就一直都不会去见他,但是这样不太可能,他多少都会有事要出门,所以这种可能性不大,所以总的来说阳货的手段是耍成功了的。因为从各个方面来讲这个对他来说都是有利的。只要他送出“蒸豚”,他就一定会见到孔子。因为孔子的德行他很清楚,而孔子对他则了解可能还不够,就是讨厌他,却不知道他会那么做。从这篇文章我学到了很多,我觉得我们需要像孔子那样注重礼节,即使是遇到与他相似的情况,我还是觉得应该要坚持。还有就是要学习阳货对心理的应用,但不应该像阳货那样做,我们需要懂得如何运用心理来帮助我们适应这个竞争时代而不使用来是别人做他不想做的事。凡事都有两面性,一面是好的,以免使对自己不利的,这一点无论是孔子还是阳货都存在,而且从这篇文章来看是很明显的。所以我们要学会适度的运用心理,做好自己,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获得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