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相传楚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庄子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他的《庄子》一书对后人的影响极其深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庄子》今存共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读准下面的字音翻译下面文段翻译下面文段翻译下面文段翻译下面文段翻译下面文段翻译下面文段翻译下面文段翻译下面文段翻译下面文段文言现象梳理二、古今异义5、小年不及大年三、词类活用四、特殊句式4、省略句(1)翱翔(于)蓬蒿之间(2)众人匹(于)之,不亦悲乎1.作者是如何塑造大鹏形象的?这一形象有何特点?【提示】作者以夸张的手法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这只鸟,不仅大,它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做万里之游,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作者又以“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则将徙”作对比,说明万物都“有所待”。接着,作者用寓言,写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嘲笑,并以行路备粮的比喻手法予以反驳。作者通过对比手法,给我们描绘了大鹏搏击风浪的勇气,追求理想的高远境界,表现了它力图摆脱束缚,追求“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崇高志向。这正是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旨所在。由此可见,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2.在作者看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也不能算是“逍遥游”,那么作者对鲲鹏与蜩、学鸠、斥的态度一样吗?【提示】鲲鹏达到的那种境界,已经是很高远了,已经很不容易。可是蜩与学鸠却笑话它,不是嘲笑鲲鹏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而是认为它没有必要达到那样高远的境界。蜩与学鸠满足于那种低下的局促的天地,甘愿做那井底之蛙,却还自鸣得意地嘲笑鲲鹏,毫无自知之明!这就不能不表现出它们的可笑与可怜。虽然鲲鹏“之九万里而南为”还不能算是“逍遥游”,但是作者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它“志向高远,鹏程万里”的行为,而完全否定了蜩与学鸠“抢榆枋而止……而控于地而已矣”、斥“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的渺小与浅薄,从而摆出了“此小大之辩也”的观点,也有力地说明了“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3.第二段中“汤之问棘”的一段话与第一段中“北冥有鱼”部分的内容基本相同,该怎样理解?事物,即雾气、尘埃,来类比解释“有所待”。第三次叙述鲲鹏之事是在第二段,此时作者要进行的是“小大之辩”的论述,故极力渲染的是鲲鹏“抟扶摇羊角而上”的宏阔气势,与斥之飞形成鲜明对比,用以证明小大有区别,小不理解大。4.文中的“无己”“无功”“无名”有何深刻含义?【名师点拨】要理解庄子的“无己”“无功”“无名”的含义,一要了解庄子无为的主张,二要联系全文内容,特别是最后一段的内容。庄子认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他所说的“无己”和我们提倡的“忘我”精神是不同的。庄子认为人要达到绝对自由,就必须“无己”“无功”“无名”。所谓“无己”,就是忘掉自我,在庄子看来,人和万物都是道的表现形式。人如果拘于形体,必然会受外物的束缚,人要丧失自我意识,这样就不用评判是非曲直,最终达到怡娱自适的境界。所谓“无功”就是去除功名利禄之心,不热衷于身外之物,做到“清净无为”,庄子只求维持生存的基本需求而无其他奢求,所宣扬的是保身养亲以尽天年而不求建功立业。所谓“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由人,偃仰随我,置声明、舆论于不顾。“无己”“无功”“无名”是庄子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的途径和最高境界。任何人只要摆脱了功名利禄的束缚,忘怀世间的毁誉得失,超越一己的生死界限,便会达到物我两忘,怡然自得的逍遥境界。其实生活在现实世界里,任何人都不能做到“无所待”,人生一世,应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应有建功立业的抱负,因此,总的说来,庄子的人生观是消极的。5.如何理解本文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提示】“逍遥”本义可指“游戏以自乐”,悠游自得的样子,有无所羁绊、无所依傍、无所凭借之意。在本文中,“逍遥”指的是无待的自由,即圣人的精神境界。“逍遥”和“游”是分不开的,在一定程度上,“逍遥”就是“游”,“逍遥”的本质和意义由“游”来表述,“游”是“逍遥”的式样。“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解析课文:解析课文:解析课文:解析课文: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无功”:去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无名”:忘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人。“无已”: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