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六下(10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六下篇一师:计划未来,储备未来,将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是一种理财方式。师:那储蓄罐也可以存钱吧,它与银行的区别是什么?生:较多的钱可以放在银行里,而储蓄罐(容量)有限;存银行有利息取,而储蓄罐没有。师:原来同学们考虑得蛮细心的。那你们能说一说对于银行储蓄你了解多少?自评:生成学生对话,引出什么是储蓄,储蓄的好处以及说明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税、税后利息等与储蓄有关的专有名词的意思。在了解的过程中,学生能隐约感知到利息与本金、利率、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紧接着我又抛出本课问题:假设你们每人手上各有400元,将它存入银行,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息?相比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更具思考性。学生根据课本提供的几个利率,分别计算按定期存五年、定期存三年、定期存一年所获得的利息分别为400×2.52%×1=10.08(元),400×3.6952%×3=44.28(元),400×4.14%×5=82.8(元),学生一下子看出,定期时间长,利率比较高,利息也比较多。我没有满足于此,我继续抛出一个问题。同样400元,如果我想存五年(整存整取),有几种方式,所获得的利息又是多少?学生通过尝试计算分析发现:可以采取一年一年存,利息是10.08×5=50.4(元);也可以采取先定期存三年,再一年一年存,利息是44.28+10.08×2=64.84(元);第三种就是直接定期存五年,利息是82.8元;可见第三种方案获得的利息比较多。计算过程中,有个同学将表格提供的利率(百分数)误认为是一个,算式书写为400×4.14×5=8280(元),结果结果比实际利息扩大100倍,远远超出本金。大家开玩笑地跟这位同学说:希望你快快长大工作,开银行,我们都把钱存在你的银行里。轻松的玩笑让同学们都不敢再疏忽大意了。之后我们还折算了一下这部分利息应该纳多少税、扣除税收我们实际得到的是多少?学生俨然是一个理财专家,算得可认真了。在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不再是一个单纯地只会用利息公式进行计算的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学会乐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探索者,教学,也只有把学生放在一个参与者、思考着、探索者的位置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六下篇二百分数的应用这一单元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何应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何沟通百分数与分数等数学知识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成了本单元学习的目标。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其实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关键点: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其实质是用一种特定的形式(百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无论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还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关键都是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正确判断把什么量看作标准,即我们通常说的单位“1”。例如:求a是b的百分之几?是a与b两个量直接比较,以b作标准,列式:a÷b;求a比b多百分之几?可以理解为求a比b多的部分相当于标准量b的百分之几,可以用(a-b)÷b,也可以用a÷b-1。其实两种算法、两种思路最终都是求a比b多的部分相当于b的百分之几。至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涉及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出现的“增加了百分之几”、“降低了百分之几”等等,只要同学们理解了这些概念的含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都是一样。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是解决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一条主线。无论是关于纳税、利息、折扣的实际问题,还是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都离不开对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如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0%,可以得出“男生人数×80%=女生人数”;“十月份的用水量比九月份节约20%”,可以得出:“九月份的用水量-九月份的20%(九月份的用水量×20%)=十月份的用水量”。从这些关键句里我们一定要找准单位“1”,即理解题中的百分数是表示什么量的百分之几,然后再理清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为了降低理解难度,让学生在分析题意时,首先要加强对分数、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充分利用“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个基本数量关系,合理选择列算式还是列方程解题。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力争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特别注重改正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的面貌,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百分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