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万方数据民间验方集锦葛志彰史医处治苤鲞呈鲤Z生呈旦箍!鱼鲞箜!翅食积内停癃泄泻不止自(广西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卫生学校,广西合浦536100)关键词:民间验方;外治法;临床运用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6—978X(2007)01—0061—02祖国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其中许多简便易行,效果卓著的民间疗法,由于药物来源不便,操作麻烦,费时而逐渐被医者忽视,用之甚少。笔者从医a,专于内科杂病的辨治,平时注意收集民间验方并用之于临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摘要介绍如下。凡饮食内停,脘腹胀满,或大便不通,或大便泄泻,内服当以消积导滞,行气除满之法。但如年老、体虚、难以攻下内消的患者用之,极为稳妥而有效。药物组成葱白7个,老姜10g,胡椒7粒,乱发3g,酒饼2个~3个,鸡蛋1个。1.2使用方法以鸡蛋1个去壳入碗中,将各药捣融和入调匀,用花生油煎成一饼备用。先用花生油自上而下擦腹部任脉和足阳明胃经min后将药饼趁热以砂纸隔贴中脘穴,用纱布固定,冷则煎热。连续使用11.3典型病例李X×,男,79岁。患者素体脾虚,3d前因喝喜酒,当天即感脘腹胀闷不适,次日在当地卫生院诊治,医以保和丸加枳实、厚朴等治疗,连服2剂,初服腹胀略减,至第3天腹胀痛如初,厌食,口淡乏味,神疲体倦,大便已2d不解,而求治于余。因其年事已高,脾气不足,运化无力,不宜再行消导克伐以免伤正,遂用上法治疗,约1h许解大便后病痛消失,后以饮食调理数Et而痊愈。闭临床以排尿困难,甚则闭塞不通为主要表现。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笔者运用民间外治法治疗本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1药物组成冰片3g,葱白1两,生田螺7个。2.2使用方法先用冰片填脐中,再将葱白、田螺(连壳)捣成饼敷脐上,并用大艾炷在药上灸5壮,或用艾条温和灸5min,以患者感觉温热为度。2.3典型病例王××,女,16岁,学生。患者随团队到外地参观,因强忍小便,到达目的地后发觉尿闭不通,直至下午回家后依然无法解出,小腹胀痛,急迫难忍。因本人不愿导尿,急用上法进行治疗,用大艾炷灸5壮后,小便当即通下而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湿盛和脾虚是泄泻发病的关键,二者又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而致清浊不分,水谷混杂而下导致泄泻;肾为胃关,如肾阳不足不能温养脾胃,以致关门不利,也可致泄泻。笔者运用外治法治疗本病,亦以脾虚湿盛或脾肾两虚而致泄泻久治不愈,以及小儿消化不良、泄泻久治不愈者均有较好效果。3.1药物组成木鳖子半个(去壳取肉),母丁香4粒,冰片13.2使用方法将上药捣烂,以米汤调丸如黄豆大纳脐中,外用胶布固定,d换1次,连续用1次一3次。如局部出现过敏反应者应立即停用。3.3典型病例石××,女,65岁。患者近半年来大便稀烂,每天2次~3次,凡吃油腻或生冷瓜果后大便尤甚,甚如水样,医者曾用参苓白术散等调治,未见明显好转而来诊。患者自述大便稀烂,1次,无明显腹痛。症见:形体消瘦,面色淡白,手足欠温,脉细无力,两尺尤甚。此乃脾肾阳虚,温运无力而致。用上法外治,1后明显好转,大便减为1次,再用药1次,大便基本成形,为巩固疗效,嘱其每周用药1次,连续3次而愈。汗祖国医学认为,自汗多为气虚,汗孔开合失职,统摄无权所致。汗多不仅伤津,而且进一步耗气而加重汗证。因此,采取措施,防止汗出过多,以免伤津耗气,是治疗自汗有效的治标固本之法。汗止后再审证求因进行调治,方可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4.1药物组成五倍子、枯矾各等份。4.2使用方法上药为末,以米醋调匀为丸如花生米大,填脐中,用胶布固定。每晚睡前开始,晨起去之,另换再如上法进行,连用2d。如有过敏反应立即停用。1234351.1min~5h~2h。min~10·61·g。dd~5万方数据毅和堂消痄膏热敷治疗痄腮60例吴炳毅体临床资料疗效分析典型病例讨论4.3典型病例①药物直接通过肌表吸收,发挥相应的治疗作用。如用五谢××,男,47岁。患者因高热、咳喘等于某医院住院治倍子、枯矾之收敛作用以治自汗;用木鳖子止泻痢,丁香之理气疗,出院后多汗,稍活动即汗出淋漓,神疲,体倦,气短,口干,脉作用以治久泻;用葱白温经通阳,田螺利尿之作用以治癃闭等。细无力。此为热病伤津耗气所致。用上法治疗,2次后汗出正②刺激体表特定部位或穴位,以调整脏腑、经络和气血的功能。常,后用生脉散合玉屏风散加减调治数日而愈。如食积取中脘以调整胃肠功能;偏头痛取太阳以调整局部经会气;癃闭、自汗取神阙以温阳利尿,温养元气,固摄止汗等。故中民间流传的许多治疗方法,大多行之有效,为中华民族的药外治法既可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又可发挥与针灸相同的作健康作出了较大贡献。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民间的一些有用。效治疗方法已被忽视,甚至濒临失传。作为一名中医药工作者,5.3简易外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