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葡萄沟》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葡萄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葡萄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0个。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3、采用多种教学法,让学生感悟并积累好词佳句,理解“梯田”“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阴房”等词的意思。4、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教学方法: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2、充分利用互联网中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中国地图图片)2、你能从地图中找出新疆尔自治区吗?中国地大物博,有许多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去游览一番,好吗?3、这就是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葡萄沟图片)想去的伸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用热情的声音来呼唤这个让我们向往的地方吧!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1、初读课文,同桌合作认读生字词。想知道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吗?请自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用喜欢的符号标出课文中的生字,同桌互相读一读。2、检查生字词:教师借助互联网搜索,制成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己指读生字,并说出怎样记住的这个字;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课件出示词语:分组读;男女生接读。3。读了课文,你觉得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葡萄沟好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板书:盛产水果、景色美丽、老乡热情、葡萄干有名。三、书写生字:1、观字议字请同学们看着我会写中的生字,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左右结构:“份、坡、枝、收、城、利”半包围结构:“起”……2、按分类书写。四、布置作业:把课文读熟练。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词语:(1)指名开火车领读词语。(2)齐读。(3)选择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2、回顾:说说课文的大意、二、精读感悟:1、体会葡萄沟物产丰富(1)葡萄沟出产什么水果?(抽读;齐读、)(2)利用互联网搜索图片,学生认识实物。人们最喜爱的`是什么?(葡萄)哪位小朋友来读出喜爱之情?(学生赛读)葡萄沟有这么多的水果,让我们大声地夸一夸葡萄沟(学生齐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2、体会景美、人美(1)这么惹人喜爱的葡萄种在什么地方?长什么样呢?(2)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枝叶长得很茂密?用“茂密”造句。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来到葡萄沟,来到这茂密的枝叶搭起的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凉快、惬意)多美呀!请同学们带着凉快、惬意的感觉,美美地把这句话齐读一遍吧!(3)如此茂盛的枝叶结出了怎样的葡萄呢?学生各抒己见、借助互联网搜索图片,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并用词造句。谁能把葡萄的美读出来?(学生赛读)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正捧着那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老师仿佛正捧着那五光十色的葡萄,这么美的葡萄你想吃吗?(想)你们的愿望肯定会实现的,因为——(指名学生接读)你从文中哪些词感到老乡的热情好客?理解“准会”和“吃个够”的意思。让我们再一次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吧!(女生齐读)葡萄沟不仅景美,人更美,让我们由衷地夸一夸葡萄沟吧!(学生齐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3、体会葡萄干有名:葡萄沟的葡萄这么多,吃不完怎么办呢?(制成葡萄干)想不想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这里生产的葡萄干究竟怎么样呢?(鲜、甜)怎样才能读出“甜”的感觉?(抽学生读,再齐读)谁愿意做葡萄干的推销员,用生动的话语来打动每位顾客。?(学生自主发挥)葡萄沟的葡萄干既鲜又甜,让我们用甜甜的语气再夸一夸葡萄沟吧!(学生齐赞: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三、总结延伸:其实,不仅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整个新疆都是个好地方,那里牛羊成群,瓜果遍地,相信同学们以后一定会有机会到美丽的新疆去看看,到美丽的葡萄沟去看看。《葡萄沟》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介绍了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的丰富特产,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课文的中心赞美葡萄沟,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本文蕴含了深厚的人情美,是一篇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学情分析】1、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课堂上适度地“动”起来,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情感。2、小学生以形象性、直观性思维为主,对色彩鲜明,具体形象的材料感兴趣,3、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及地域限制,难以理解文中对事物及人情的描写。4、学生的学习经验积累较少,在阅读理解、查找资料等方面还需借助老师的引导。【教学策略】1、本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所以在新课引入,体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