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解析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初二物理高频考点同步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docx
上传人:文库****坚白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重难点解析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初二物理高频考点同步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docx

重难点解析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初二物理高频考点同步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初二物理高频考点同步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100分)一、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a、b、c、d为某液体内部的四个点,它们刚好位于竖直平面内一长方形的四个顶点,液体在a、b、d三点的压强以及长方形的边长已在图中标注,则c点的液体压强沿(填“竖直”或“各个”)方向,大小为kPa:该液体密度为kg/m3,a点的深度为m.(g取10N/kg)2、如图所示,将重为2N的木块放入烧杯中,静止时木块所受到浮力的大小为N,浮力的方向;放入木块后,烧杯底部所受水的压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将重6N的物体浸没在装满水的杯中,溢出了4N的水,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4、如图所示,将实心正方体甲浸没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了3牛,同时有1牛的水溢出了容器,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牛.若逐渐增加物体在水中的深度,则物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将(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将甲从水中取出擦干后,放在实心正方体乙的上方,如图b所示,若甲、乙密度均为ρ,边长分别为a、b(a>b),则乙对地面的压强为(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5、一物体的质量为2kg,体积为3×10﹣3m3,用手将物体往下压,直到其浸没水中,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松手后物体将(上浮/下沉/悬浮),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N.(g取10N/kg)二、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1、如图所示,边长为0.2m的正方体甲和底面积为0.03m2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乙容器高0.4m,内盛有0.3m深的水.正方体甲的密度为5×103kg/m3.求:①甲的质量;②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③把一个底面积为0.02m2,高0.3m圆柱体A(已知r水>rA)先后放置在正方体甲上和乙容器的水中,甲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与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相等,求A物体的质量.2、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圆台形容器,高为0.8m,底面积为0.5m2。将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里装满体积为0.35m3的酒精。求:(1)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及压强;(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容器的底面积为0.01m2,内装有水。求:(ρ水=1.0×103kg/m3,g取10N/kg)(1)水对A点的压强。(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三、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1、利用身边的小物品设计实验请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可选一种或多种),分别完成一个指定实验和另外设计的一个力学实验.根据示例的要求,将表格中的空白填写完整.选用的器材实验内容操作方法发生现象示例:锥子、橡皮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分别用锥子的两端用相同的力压橡皮泥用锥子压橡皮泥时,凹陷明显①小石块、一张白纸探究:物体是否具有惯性将白纸放在桌面上,小石块放在纸上,迅速抽出白纸②2、物理兴趣小组在进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图中a、b、c、d、e分别为实验情景。(1)通过a、c两次实验,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是N。(2)通过两次实验,可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浸没深度无关的关系。(3)通过c、e两次实验,可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的关系。(4)该圆柱体的密度为kg/m3。3、小明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人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在液体中.(2)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ρ液、ρ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ρ液ρ水(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h与ρ水、ρ液,及H的关系式是h=(3)小明根据图(a)在吸管上标出1.0刻度线(单位g/cm3,下同),再利用上述关系式进行计算,标出了0.8、0.9、1.1、1.2的刻度线(图中未画出).结果发现,1.1刻线是在1.0刻线的(选填“上”或“下”)方,相邻刻度间距(选填“均匀”或“不均匀”).(4)为检验刻度误差,小明取来食油,先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其密度,然后再用这个密度计测量.但操作时却出现子图(c)所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