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考察报告.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艺术考察报告.doc

艺术考察报告.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考察报告美术与设计学院09级油画2班李洪影学号2009012554为了这次考察我准备了很长时间,但在出发前心里还是很轻松的,因为不用画画。就这样我们带着愉快与期待的心情出发了。一路走过了汉阳陵、秦始皇陵兵马俑、陕西历史博物馆、纺织城、麦积山、莫高窟、鸣沙山,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永乐宫、河南古墓博物馆、龙门石窟。它们之间有共同的大气也有不同的艺术美,由于看过《美人心计》和《寻秦记》两部电视剧所以我最感兴趣的是汉阳陵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此行的收获。首先说汉阳陵,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塬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高陵县三县区。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之子,父子俩曾共同开创汉王朝殷盛时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被史学家称作“文景之治”。整个葬墓东西长166.5米,南北宽155.4米,高31.6米,呈覆斗型,占地3000余亩。。阳陵的底部、项部平面近方形,底部边长170米,顶部边长50米,冢高31米。景帝陵东北450米有个陵墓,规模略小,墓前有清代立的“汉惠帝安陵”碑石,其实,那是汉景帝的王皇后陵。汉景帝以汉文帝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公元前156年至前141年在位。他继承文帝政策,废除苛刑酷法,打击分裂势力,重视农桑,减轻赋税,开创了历史上以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著称的“HYPERLINK"http://www.hudong.com/wiki/%E6%96%87%E6%99%AF%E4%B9%8B%E6%B2%BB"\o"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汉阳陵出土的着衣俑十分引人注意。他们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约60厘米高,赤身裸体且没有双臂。听说这些在刚刚完工时都身着各色美丽的服饰,胳膊为木制,插入陶俑胳膊上的圆孔,以便木胳膊可以灵活转动,但经过千年的风霜之后,衣服与木胳膊都已腐朽,因此只剩下了裸露而残缺的身躯。在兵马俑的队伍中有一部分是女子,大多面目清秀,身材匀称,但也有一些颧骨突起,面貌奇异,可能是当时的异民族兵员。反映了当时“文景之治”安详的社会氛围。据说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被西杨村农民老杨在村南打井时发现的。后来由山西省博物馆、文管会、临潼县文化馆联合组成考古发掘队,考古一时显得非常热闹。其次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之北。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郸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之久。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一号坑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司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三号坑共可出土兵马俑68个。从3号坑的内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春秋战国之前的战争,指挥将领往往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以他们常常要位于卒伍之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作战方式的变化,指挥者的位置开始移至中军。秦代战争将指挥部从中军中独立出来,这是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指挥部独立出来研究制订严密的作战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证。这是古代军事战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都有文物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命将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饰、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向西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秦陵内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平均身高1.80米左右,最高的1.90米以上,陶马高1.72米,长2.03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但兵马俑并非按原比例还原,据记载秦国人的身高在165cm左右。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它们是当时的实战武器,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统一六国之后秦国实行全国征兵制,兵源来自全国各地,这恐怕是他们在脸型、表情、年龄上有差别的主要原因。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