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入世:加速垄断权瓦解HYPERLINK"http://ipub.zlzx.org/browse_document.jsp"\l"#"张五常【专题名称】HYPERLINK"http://ipub.zlzx.org/browse_document.jsp"\l"#"企业家信息【专题号】X8【复印期号】2002年01期久闻楼梯响,今见人下来!中国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话题,吵了好些年了。一年多以来,看似事在必成,找我分析中国入世贸的传媒或机构,数以百计,而最近几个月邀请我讲话或发表意见的,差不多没有世贸之外的兴趣。我的回应是世贸的分析不容易拿得准。协议的内容没有可靠的阐释,而协议与履行是两回事。网上找到的英文版本是一年多前的。数之不尽的评论文字,都戴着有色眼镜看协议,不值一读。美国克林顿总统是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的。他旗下机构所作的报告或评述,都说中国做了很大的让步,条件是美国占优。反对中国入世贸的,大都是所谓人权支持者。1993年,美国的人权组织极力反对把中国列入贸易优惠国家,反对与中国贸易。我对弗里德曼(M.Friedman)说:“我不知道人权与贸易扯上什么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若抵制中国贸易,得益的是中国的特权分子,怎样看对中国的人权都没有好处。”弗老同意我的观点,以之在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支持对中国贸易开放。回头说世贸协议的内容,我不仅要读最新的原文,也要看中文的版本。几经查询,得到的回应是中文版要到协议正式开始后才公布,据说是因为北京恐怕事前公布会引起国内的不同意的人的反对声浪。这是道听途说,作不得准,但我认为是可信的。我认为可信是因为美国的舆论说中国做了很大的让步,而好些自以为懂经济的评论说入了世贸中国的失业人数会以千万计。让步有两个阐释。其一是中国减进口关税,美国不减,因而让也。另一个阐释,是世贸协议指定的中国减进口税,减到尽也不及美国的进口税低。这阐释是说,美国先让步,中国继之,但让来让去也不够人家让得多。至于中国将会因为世贸而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失业,则是胡说八道。转业早就在神州大地迅速发生了,世贸会使转业加速一点。虽然手头上没有世贸协议的详尽版本,但大致内容我是知道的。作大略的分析,应该不会大错。这篇文章发表时,世贸协议应该公开了。有时间的约束,预先下笔要避免所有细节上的数字:但求大概地对,避免精确地错。我认为中国加入世贸只有一个重点,那就是协议的履行会迫使中国的特权利益加速瓦解,主要是国营企业的垄断权。1981年我写的一本小书,推断了中国会走向私营(国内称作民营)与自由市场的路。当时我提到中国改革最困难的一关,将会是比较容易垄断的国营企业的特权。1988年我与弗里德曼畅游中国时,就向他解释中国南方的发展比北方快,主要是因为前者没有后者那么多的庞大国营企业。我们大家都知道国营企业的不济是因为用他人的钱永远不及用自己的钱来得小心谨慎。但我指出国企本身的不济是一回事,要维护自己的不济而阻碍私营的参与竞争,是更重要的一回事了。我当时也指出,香港的商人要在广东的东莞设厂,申请许可只是几天的工夫,但在上海就远为困难。弗老同意我的分析,1988年的中国之行,遇到干部高举国企的优越性时,我们的回应都是一样:既然国企优越,何妨让私营的参与竞争,比赛一下?那是13年前的事。曾几何时,上海自邓小平于1992年南巡后,突飞猛进。这迫使我在3年多前公开认错,说上海势将超越香港!不相信的朋友,要到上海去走走。事实上,虽然1982年弗里德曼读到我对中国的推断就说我是世界上对中国最乐观的人,今天回顾,当年我怎样也想不到中国的改革会进展得那样快。我当年的推断没有错,但在时间上我说制度的转变是以历史的时间来衡量的,而20年算不上是历史!是的,无论我怎样批评中国的发展,不管中国大部分的老百姓还是一穷二白,但私下里弗老和我都同意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人类历史的奇迹。1997年在洛杉矶加州大学举办的第一届夏保加讲座,我就以《邓小平的伟大改革》为题,申述中国的经验。那次讲话的文稿,在美国两处发表,获得颇大的反响。我批评北京的领导人还是左管右管,对市场运作信心不足,但赞赏他们的清廉意识,佩服他们能成功地压制通货膨胀。我也指出老问题驱之不去:国企的垄断特权怎样处理了?白纸黑字,20年前我认为这将会是中国改革最顽固的障碍。很不幸,今天我还是那样看。世贸的重点,是无可避免地让外来的压力与国企的特权较量一下。朋友,你要赌的钱放在哪一边?让我从4个行业的角度告诉你吧。(一)农业农产品要自供自给的经济观点,是250年前的欧洲看法。今天,先进之邦再不那样看(日本“保护”农业,是因为大地主好些是国会议员,要维持高地价。这是日本十多年来经济持续不景的主要原因)。中国放宽农产品进口是正着。不久前我作过大略的估计,今天在中国,工业用地的回报率比农业用地的回报率高出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