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实践探析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实践探析摘要: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纷纷上马,随着我国各项科研工作的深入、设计理论的完善、施工方法的改进,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取得了飞快的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实践,以供探讨。关键词: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实践探析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一、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概述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筑坝技术。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是采用超干硬性混凝土和碾压方法来修建混凝土坝,与常规混凝土筑坝方式相比,水泥用量少,相应的水化热少、温升小、温控简化,我国常用不等待浇注块表面散热的连续快速施工,大大加快混凝土坝建造速度。用大仓面碾压代替插入式震捣,大大简化震实工艺和仓面准备工作量。我国也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了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应用研究,并于1986年6月建成了坑口碾压混凝土试验坝。在此之后的20年,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无论理论研究或工程实践都有大量的创新与突破。科技工作者坚持走“科研依托工程,工程促进科研”的创新道路,极大地增强了引进、消化、吸收、提高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具有工艺简单、上坝强度高、工期短、造价低、适应性强等特点,已经成为最有竞争力的坝型之一,在我国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二、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优点碾压混凝土作为一种干硬性混合料,无塌落度,施工方法接近于土石坝的填筑方法,采用通仓薄层铺料,振动碾压压实。与常规混凝土相比,无论在材料消耗、施工效率,还是其本身性能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越性。(一)施工速度快碾压混凝土可全断面上升,其上升速度可达到15~25米/月。因此,比常态混凝土坝的工期可缩短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二)坝体结构简单而经济由于碾压混凝土取消了纵缝和灌浆系统,不需要一期冷却和二期冷却,同时,横缝可达到30~80米一条。这种横缝不需要立摸,只需在碾压混凝土每层碾压完毕后用截缝机在现场截缝即可。所以能够节约大笔材料费和人工费。(三)可就地取材常态混凝土能用的砂砾料或人工碎石料,碾压混凝土都能用,不需要特殊处理,方便材料运输,节省开支。特别是人工碎石的石粉,常态混凝土不能用,而碾压混凝土可以用。(四)施工期可以坝顶泄洪碾压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如遇洪水时,可以允许过水,而且不需要采取常态混凝土重力坝的纵缝通水平压措施,同时还不致于因水流过坝造成冷击应力裂缝。三、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探析(一)碾压混凝土配合比碾压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借助于经验并根据施工条件通过现场实验来决定的。早期的碾压混凝土坝大多采用胶凝材料用量较低的贫浆碾压混凝土水泥+活性掺和料在100kg/m3以下,现在大多采用胶凝材料用量较高的富浆碾压混凝土水泥+活性掺和料在150kg/m3以上。富浆碾压混凝土坝是当今世界上比较流行的趋势。综合世界上已建成的碾压混凝土坝的平均水平,胶凝材料用量在150kg/m3以上的碾压混凝土坝占45%左右,胶凝材料低于100kg/m3的碾压混凝土坝不足13%。中国碾压混凝土坝的平均胶凝材料用量是173kg/m3,其中水泥79kg/m3、活性掺和料94kg/m3。近年来胶凝材料的概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过去人们认为胶凝材料是指水泥加活性掺和料,最早使用的活性掺和料多为粉煤灰。随后人们发现了更多有价值的掺和料,并认识到了适当的石粉掺量7.5%左右对提高碾压混凝土强度的作用。最近出现了由多种活性掺和料混合而成的胶凝材料,其中可以完全没有水泥成分,而且世界上已有7座碾压混凝土坝使用了这项新技术。(二)层面处理技术层面处理是影响碾压混凝土坝安全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高坝尤为重要。解决此问题除了处理好骨料离析问题和改善层面条件以外,要求着重控制好碾压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坑口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对层面处理的要点是:当气温在13℃以下、层面间隔时间在16h以内时,不做任何处理直接在碾压混凝土层面上铺筑上层混凝土;当层面间隔时间超过16h,且在24h以内时,在层面铺筑1.5cm厚的水泥砂浆再铺筑上层碾压混凝土;当层面间隔时间超过24h,则用低压水冲洗混凝土层面,并铺筑1.5cm厚的水泥砂浆后再铺筑上层碾压混凝土。(三)防渗技术1、斜层铺筑技术碾压混凝土斜层铺筑法是相对传统的铺筑方法而言的,即将传统的水平摊铺碾压层改为1:10~1:20的斜层。采用斜层坡度合理、平推方向合适的斜层平推铺筑法施工的碾压混凝土,其层面抗渗能力可以达到或接近碾压混凝土本体的抗渗性能,使碾压混凝土本身即可承担起坝体防渗的任务,不再需要其他的辅助防渗措施。2、自防渗技术碾压混凝土的防渗形式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金包银”模式、碾压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