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批伤员在急诊科组织抢救的护理体会.docx
上传人:是你****平呀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成批伤员在急诊科组织抢救的护理体会.docx

成批伤员在急诊科组织抢救的护理体会.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成批伤员在急诊科组织抢救的护理体会【关键词】成批伤员;急诊科;组织抢救;护理体会[摘要]目前我国院前救护尚落后,如何组织好成批伤员的急救与护理,成了急诊专业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就近3年来处理的9起伤害事故进行分析总结,就如何针对伤员的特点及伤情、救治时间、抢救效率、分流与转归等情况,调配人员,合理分工,快速分流,妥善安置,救急救命,以及急诊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如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反应敏捷,同时应具有娴熟多能的抢救护理技术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关键词]成批伤员;急诊科;组织抢救;护理体会随着人口增多,人口流动的大量增加,近年来各种交通事故、建筑业伤害及意外伤害事故日益增多,伤员成批就诊。目前我国院前救护尚落后,全民抢救意识也较差,多数事故发生后,伤员轻重不分,几乎无任何院前抢救措施,一齐被送往医院,如何组织好成批伤员的急救与护理,成了急诊专业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就近3年来处理的9起伤害事故进行分析总结。1一般资料伤员及伤情2001年至2004年我们共处理伤害事故9起,其中大型交通事故4起,共95人;建筑工伤2起,共38人;群体斗殴伤2起52人;挤压伤1起12人,伤员共197人。受伤来院时间15min~180min,平均35min,男132人,女65人,年龄5岁~60岁,平均年龄(±)岁。伤情分类见表1。表1伤情分类伤情分类救治时间到急诊科后危重伤员5min~10min内可得到初步抢救,10min~20min内给予针对性强的生命支持。专科收住院时间约20min~3d,平均h,轻伤员得到治疗时间5min~2h,平均25min。入观察室时间2h~8h,平均h。分流与转归197例伤员分流情况见表2。表2分流与转归分流与转归2资料分析伤员的特点伤员呈四多:专科为主病例多,尤以颅脑伤及骨科伤员多。两科共50例,约占总数25%。多发伤多(15例,%)。危重伤员多(含多发伤35例,%)男性伤员多(132例,67%)伤员成批而来,急、重、多、乱突出,休克发生率高,死亡率比一般伤员高。抢救效率从救治时间看急诊科对成批伤员,尤其是危重伤员的抢救快速反应能力强,专科对部分伤员收治时间慢,平均h,轻伤员得到治疗时间,平均25min,留观察室时间慢,平均h。3方法调配人员,合理分工伤员多一起或短时间内先后被送到急诊科,伤情复杂,轻重不一,重伤员常混杂在轻伤员中,来势猛,此时多在值班医生1名,护士1名~2名的情况下,难以应付,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调集医护人员,由有经验的医生全面负责,统一管理。快速分流,妥善安置在检伤评估伤员的昏迷程度时,用GCS昏迷指数计分法中的运动反应(GMR)最有价值而简便时,护士问伤员用“摸摸鼻子”观察其反应,即可对伤员的认识以及听力、肢体活动的反应作出评估。有一批57例的车祸伤员,经采用此法,其中2例属特重类,我们立即在急诊室进行复苏抢救,17例属重症类[1]。经必要的急救处理后,分流到的有关科室。伤员从进急诊科到各抢救点仅需15min,缓解了急诊科的压力,也为重伤员赢得了抢救时机。救急救命特重类伤员是抢救的重点,在9批伤员中特重伤有57例,占全部伤员的%。均在急诊室内抢救,护士配合医生实施心肺复苏、输液、吸氧、吸痰、心电监护、快速输血及术前准备。待病情稳定后收住院。4体会急诊护士要有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急诊科在接待大批伤员时,护士要有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保持冷静的头脑,明确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应准备好哪些急救器材?要想方设法排除抢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急救护士要反应敏捷,有应变能力当大批量伤员到来时,抢救工作要突出一个“快”字,迅速疏散伤员,集中力量抢救特重者,护士在各种应急中,要勤动脑、多动手,开拓思路,才能解决急救中的各种难题。为突出“快”字,我科护士动脑筋、想办法,敢于大胆尝试,打破常规。输液采用套管针锁骨下静脉置管,操作时间仅需(±)min,而以往的硅胶管置管及导丝法置管则需(6±)min[2]。输血采用两块夹板将血袋夹在中间,外周捆止血带加压400ml血可在5min内滴完。急诊护士必须具备娴熟多能的抢救护理技术在紧急情况下能独立承担起各种抢救工作,如心电监护、心电图分析、呼吸机使用,电除颤、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等。急诊护士还需不断更新知识,有计划地安排业务学习。对再次重大抢救要总结经验教训。经常组织演练,不断改进一些抢救方法,对每一批新调入的护士及轮科实习的护士学员,进行专题讲座,使每个人都能掌握大批伤员的急救方法,不断提高急救护理水平。参考文献[1]郭云霞,姜杰.护士与急救术[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14(5):203.[2]徐明洁,赵艺琳.深静脉插管的防治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