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借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深化自贸区合作日前,亚洲司司长陈洲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表示商务部将采取措施,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继续完善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更好地发挥《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作用。记者:今年是《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10周年,回顾协议签订以来的10年,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发生了哪些变化,取得了哪些成果?陈洲:2002年,我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10年来,伴随着自贸区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我国与东盟各国政治互信加强,贸易增长加快,经济融合加深,企业人民受益,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在贸易方面,2011年,我国与东盟贸易额达3629亿美元,为2002年的6.6倍。其中,中方出口1701亿美元,为2002年的7.2倍;进口1928亿美元,为2002年的6.2倍;中方逆差227亿美元。目前,中国已连续3年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1年,东盟超过日本,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保持为我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近年来,双边贸易的主要商品已实现由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的转变,机电产品和高新科技产品增长迅速。2010年10月,温家宝总理在第13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东盟贸易额在五年内达到5000亿美元的目标。我们相信,通过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共同努力,这一目标是能够实现的。在投资方面,东盟国家已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我国对东盟投资快速增长。截至2010年底,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已达143.5亿美元。仅2008~2010三年间,中国对东盟新增投资额分别为24.8、27和44亿美元,合计占投资总额的近70%。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投资领域从加工、装配和生产性的小型项目扩大到建筑、饭店、电气、矿业和运输等行业,投资形式从直接投资发展到技术投资、BOT等多种形式,为促进东盟国家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东盟对我国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东盟对华实际投资32.6亿美元;2011年,这一数字为70亿美元,增长了一倍多。截至2011年底,东盟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已超过700亿美元,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6%。在互利经济合作方面,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加工业等诸多领域正在商谈或建设一批大型合作项目,中方金融机构也为此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融资便利。其中,马来西亚槟城二桥项目已于2009年11月正式开工;东南亚最长的跨海大桥—印尼泗马大桥已于2009年6月建成通车;昆曼公路老挝段已于2008年3月通车,标志着昆曼公路全线贯通。2009年4月,中方宣布今后3—5年内将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的信贷,并决定设立总规模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2011年11月,又宣布追加100亿美元信贷(包括4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目前,上述信贷落实进展顺利,为东盟国家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发展工业、救灾救援和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取得了良好效果。总而言之,随着自贸区建设的深入发展,中国—东盟双方的贸易往来将更加便利、市场将更加开放、投资环境将更加透明,从而推动双方经济贸易更快、更好的发展。中国愿与东盟各国继续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自贸区对双方经济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鼓励和支持双方企业充分利用自贸区优惠政策和无限商机,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促进本地区的繁荣与稳定。记者:《协议》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础法律文件,您认为《协议》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起到了怎样的作用?陈洲:《协议》标志着中国和东盟建立自贸区的进程正式启动。《协议》作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法律基础,共有16个条款,总体确定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和实现全面经济合作的基本架构。根据《协议》,中国—东盟自贸区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内容,并制订了原产地规则、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争端解决机制等贸易规则,以保证自贸区的正常运转。为使中国和东盟双方尽快享受到自贸区的好处,双方还制订了“早期收获”方案。根据《协议》所确定的内容和时间表,我国与东盟稳步推进自贸区建设进程,相继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投资协议》和有关议定书,并实施全面降税。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我国对自东盟10国进口的90%以上的产品实行了零关税,东盟6个老成员也对自华进口的90%以上的产品实行了零关税。东盟4个新成员将在2015年实现这一目标。记者:近几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取得显著成效,备受赞誉。请问商务部是如何通过办好博览会来落实《协议》和中国—东盟自贸区政策,推进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对于博览会的平台作用,您有哪些看法?陈洲:自中国